公元168年,那个喊出“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的陈蕃,死了

2020-11-03 22:37:04 作者: 公元168年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令人扼腕的悲情人物,陈蕃便是一个。

他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名士,即便是不了解历史的人,也多会听过他那句响彻千年的至理名言:“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而说这句话时,陈蕃也不过15岁。

可是,后来的陈蕃又怎样了呢?

少年成名,入仕并不随波逐流

陈蕃是汝南平舆人,家中祖父曾任河东太守。生于官宦世家的条件,让陈蕃自幼便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甚至还能有属于自己的书房。

15岁那年,父亲的好友薛勤到陈家做客,恰好路过陈蕃的书房,但见书房内外却是一片狼藉,肮脏不堪。薛勤便玩笑般地问道:为何不打扫干净庭院,来迎接客人呢?可陈蕃却不以为然地说道: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这是一个15岁孩子的远大志向,也登时让薛勤满是惊讶。但对于这个孩子,薛勤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于是接下来薛勤又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这句话让陈蕃哑口无言,但想必此时的陈蕃心中除了豪气云干,也种下了心系百姓的种子。

少有才名,外加官宦背景,陈蕃很快便被举为孝廉,官任郎中。但是,母亲的去世让他不得不选择回家丁忧,而在丁忧归来后他的官职又成为了刺史府的别驾从事。然而好景不长,很快他便因为意见相左去职。

直至后来太尉李固举荐,陈蕃才真正成为主政一方的太守。在太守任上,虽然远离庙堂,但陈蕃却一心一意地进行治理。他施以德政,清廉爱民,乐安百姓也是交口称赞。

但是,就在陈蕃政绩卓然之际,大将军梁冀有事相托,在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专权的背景之下,这本是陈蕃平步青云的契机。可是,陈蕃却并不买账,他选择将假托他事求见的信使处死,这其中很难说没有陈蕃对外戚专权、对梁冀毒杀孝质帝的不满情绪。

但搏了梁冀的面子,睚眦必报的梁冀很快便将陈蕃降为县令。直至后来梁冀被诛杀,陈蕃的仕宦才真正的登堂入室。从尚书到尚书令,此时的陈蕃似乎少年时的“扫除天下”梦想正在一步步地走向实现。

可是,现实是一个人成就的取得是离不开大环境成全的,而陈蕃所处的时代显然不是一个好的时代。

就在零陵、桂阳郡山贼造反之事上,面对众位公卿提议的派遣军队剿灭的策略,陈蕃却上疏直言两郡山贼造反为害一方的原因,不过是地方吏治的腐败所致。只有严肃吏治,责成三府,方是上策。

陈蕃的意见,显然很是中肯。可是,奏疏中对公卿的驳斥,也让他遭到了排斥,很快他便被外放豫章。在豫章,我们熟知的便是王勃《滕王阁序》中的那句“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的故事。

就在豫章太守任上,陈蕃连官衙未进,便要一睹名儒徐孺子之容,后来为了表示对徐孺子的尊敬,陈蕃特地为其备一木榻,徐孺子来时便张开,不来则撤走;陈蕃更是多次邀请徐孺子入仕。可是徐孺子早对时势已是洞若观火,一句“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便明确拒绝了陈蕃。

而陈蕃则依旧是清廉如故,兢兢业业。后来,他终于再入朝堂成为尚书令,继而成为大鸿胪。

但是正如徐孺子所说的一般,汉朝大树将颠,等待徐孺的还是被贬黜的结局。白马县令李云案中汉桓帝勃然大怒,陈蕃上书直陈,被一并罢免。虽然后来,汉桓帝又晋升他为光禄勋,可是这样一个只有谏言权限的职位,显然对陈蕃而言少年时的梦想已经难以实现。

面对皇帝大肆分封爵位的现实,可是陈蕃却并未放弃。他再次上疏,然而汉桓帝本就是昏聩之君,陈蕃的上疏自然而然的也被驳回。

面对宦官专权,他决定反抗

伴随着汉桓帝分封的结果就是大量的宦官掌握了大权。而在苏康、管霸掌权后,大司农刘佑、廷尉冯绲、河南尹李膺相继被惩处。陈蕃则又一次站在了前面,上疏直陈。

而就在陈蕃不断上疏中,宦官们自然感受到了威胁,已经将他视为眼中钉。同样,对于陈蕃而言,对这些专权的宦官自然也是想除之而后快。

永康元年,汉桓帝去世,在窦太后掌权后,陈蕃被擢升为太傅。而后,陈蕃想利用窦太后为首的外戚集团,将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人除掉。

公元168年,他选择了与窦武筹谋,可是事有不密在向太后上疏后,消息走漏。曹节等人很快矫诏便将窦武诛杀,而此时七十多岁的陈蕃本有机会逃走,可他却并未逃走,反倒是带领着八十余学生,拔刀冲入承明门,冒死相拼。

结果可想而知,陈蕃被囚禁。面对宦官王甫、曹节的轮番羞辱,他怡然不惧,最终惨遭杀害。

小结

事实上在整个仕途中,陈蕃面对汉朝末期的外戚、宦官专权局面,他并非不知道自己“扫除天下”的梦想几无可能实现,期间他也有机会隐退避祸,但是他却坚持了自己的信念,不避强权、犯颜直谏。

虽然,最后惨遭杀害,但他的大无畏精神、忠君报国精神,也如火炬一般照亮着后人,值得我们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