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八零后们从小学到高中毕业之前语文课本当中印象最深的作家。也许我想大部分人都会选他:民国时期的一代文豪,近代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鲁迅。
这个名字已经深深地映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因为他的文章篇篇都是经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狂人日记》、《拿来主义》、《论雷峰塔的倒掉》等等。
这些文章不但是在现代的学生和老师们反复讲述学习的作品,更是在民国那个动荡不堪的时代,唤醒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対世界和社会的认识。鲁迅的影响力不仅仅是文学界的,甚至是跨越领域的。
他的文章涉猎的范围非常广,从文化到社会,从艺术到生活。著名剧作家老舍先生曾经评价:没人敢说鲁迅先生不是个渊博的人。而且渊博二字还不能完全地恰当地赞扬鲁迅先生。
鲁迅
对于鲁迅的印象,每个人都有所不同。但大部分人都只是知道他的文学作品,想要了解他,也只能从他的作品中寻找他的内心世界。
但作为八十年代出生的人,也许认识鲁迅是从她的侄女写的一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文章开始的。而那时年轻的作者还不知道为什么伯父会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1881年鲁迅先生出生在浙江绍兴的一个官僚家庭,他的祖父在他十三岁那年因为科举舞弊被判入狱,而先生的父亲也长期重病在床直到去世。
家道中落的鲁迅因此而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他只好年纪轻轻就背负起家庭的重担,一边照顾弟弟妹妹,一边照顾母亲。过早地承担家庭责任的鲁迅体验了太多的世态炎凉、人间冷暖。
1898年成年的鲁迅并没有像很多读书人那样投考科举,反而走向了当时最不被看得上的"洋学堂"。那时的社会其实非常排斥鲁迅这样的选择,因为人们认为他这样的选择是将自己卖给了洋鬼子。
青年鲁迅
他拿着母亲给他的8块银元离开家乡,来到了南京水师学堂,后来又改上南京路矿学堂。在这两所学校当中鲁迅学到了很多自然科学课程,并开拓了自己的视野。
1902年,鲁迅以优异的成绩被派到日本公费留学,在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来进入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就读医学。他的本意是想要学成之后来救治像父亲一样的中国人。
他虽然在医学院成绩优秀,但是却在一次上课的时候看到了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杀头而其他中国人在旁边观看的场景。这样的场景深深的刺激了他的内心。于是他意识到只是救治人们的身体是无法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现状的。
只有通过强大人们的精神世界,才能让所有的中国人真正地站起来。而能改变这一切的首先是文学和艺术。于是鲁迅决定弃医从文,开始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办文学杂志,从事文学演讲活动。这也奠定了他后来成为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的基础。
鲁迅
鲁迅先生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文艺影响力,他的文学作品影响了后世的很多文学创作者,开创了许多方面的文学题材和风格。
为了开启民智,他翻译了非常多的外国科学著作。同时在美术上也引进了西方的木刻和版画作品,推动了这两个艺术方面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再有就是学术影响力,鲁迅先生运用西方的文学观念来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并且撰写了《中国小说史略》。同时创造了中国文学史新的典范。给无数后学之士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还有最重要的是精神影响力,他堪称中国现代民族之魂。
他在文学作品中所反应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读者和现代作家,更是影响着非常多的革命者,的与同时期的文学家思想家一样关注民族的同时,也关注全人类所面临的问题。指导了他们对于革命的认识,确立了他们从精神上的价值。
最后就是政治影响力,鲁迅先生终其一生都在追求民主的道路。在文学作品和文学运动的开始时期便和旧的封建文化对抗,不断地提高民众的思想和精神。
当时国内有过一段时间的"女师大学潮",而鲁迅先生的《呐喊》文集出版之后,便随即到北京女子师范学院进行《娜拉出走之后》的演讲并收到广泛好评。
三十年代又炮轰左倾的错误思想,同时又反对国民党当时对于绞杀无产阶级文艺的阴谋。
鲁迅去世
也许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真的不能了解鲁迅在当年那个时代的地位到底有多高。实际上这位大文豪在社会各界都拥有响亮的名气,当年他的葬礼有十六位为他抬棺的人。
这些人有些是当时就具有影响力的作家,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高级军官,甚至还有国际友人。他们一路上唱着《安息歌》,一步一步抬着鲁迅先生的棺椁走向公墓。
给他抬棺的十六个人里面最有名的便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写了《家》《春》《秋》的文豪巴金;
还有民国时期有名的作家、教育家黎烈文。他曾经担任《申报》的专栏主编,并将鲁迅的文章在他的专栏上发表,为当时的学者和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了解时政的平台;
还有鲁迅先生的学生胡风,他是后来的共和国中国文联委员、作家协会理事、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鲁迅的抬棺人
还有被称为"中国的果戈里"的革命剧作家陈白尘,著名翻译家黄源,创作了《八月农村》的著名文学作家萧军,后来担任国立政治大学语文学系主任的著名教育家孟十还,后来创办了文艺刊物《江南》和《大众报》的革命者曹白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