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文抑武”,促成北宋“政权结构”形成,统一大业的钢铁洪流

2020-11-05 20:31:52 作者: “重文抑武”

再加上后周在政治、经济上为北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得北宋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进行统一战争。在得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越条件之后,北宋建立者赵匡胤向实现南北统一的历史大业进发了。为了能够保证统一战争的顺利进行,北宋统治集团依据当时南弱北强的局势,制定了先南后北的统一战争策略,当然这种策略也是深受后周世宗的作战思路影响的。

而且在先北后南的战术中,宋太祖其实也采取了一些兵不厌诈的计谋。比如北宋军队将南楚作为自己的进攻目标,并且将消息散布出去,同时向南平统治者请求借道,最终在借道行军过程中直接将南平灭掉。随后便挥师南下全力进攻南楚,南楚被消灭之后,实际上南方仅存的几个比较强大的政权南唐、后蜀、南汉已经失去了相互联络的渠道。

就这样在缺少相互支援的情况下,三个割据政权在北宋强大的南征军队下不堪一击。后蜀政权仅仅抵抗了两个多月便投降北宋,南汉政权最终没有挨过半年时间,便被北宋吞并。公元974年,北宋十万大军直接逼得南唐后主李煜出城投降,南方统一之后,北宋大军出击北汉,公元978年,北汉投诚,统一大局实现。

《续资治通鉴》载:"彬整军成列,国主便奉表请降,与群臣拜于门。见潘美,设拜,美答之;再拜彬,彬令人语之曰:介胄在身,拜不敢答。即选精卒千人守其门外。"

南方割据政权统治者腐朽没落促使了北宋统一战争的进行

南方割据政权虽然数量多,但是整体上军事实力十分有限。只有南唐、后蜀、南吴这几个国家还有一定的国家实力,但是其主要强大的是经济实力。在那个军事力量至上的时代,没有足够强大的军队,真的很生存。

而且到了五代十国发展的末期,南方割据政权的第一代统治者基本上都已经去世,继任者也完成了更替。而在继任者的统治上,实际上其统治效果和能力,远远不如第一代政权的建立者。

《宋史》载:"陈乔、张洎为国主与谋,宋师入境,国主弗忧,且日于后苑引僧、道诵经,讲《易》,不恤政事。军书告急,皆莫与通,师傅城下累月,国主犹不知。"

南吴建立者杨行密去世之后,其子陷入到了严重军事政变当中,杨隆演执政时期却又成为权臣的棋子。南唐后主李煜是著名的昏君,每天纸醉金迷,不理朝政,一直自持长江天险而忽视国防。

吴越为了能够向北方政权缴纳大量的贡奉,加大了对于本国人民的残忍剥削,社会阶级矛盾愈发尖锐。其他政权也都有着相似的困局,这为北宋大军能够短时间内统一各国,提供了条件。

评价

北方五个政权其实说到底并不是完全的君主专制体制,相反由于牙兵、牙将专制的时代,五代政权其实也并不好过。尽管这五个政权的建立者都是掌握极强军事力量的藩帅,但是在本政权建立之后没多久,特别是在第一任藩帅去世之后,继任者在权势和威望上难以控扼自己手下的强大军将。

但是这种潜意识中压制武将势力发展、壮大,防止军事政变出现的统治思想却是在不断酝酿当中的。到了后周时期,这种压制武将的思想和意识,已经彻底被付诸于实践,通过统治政策的形式表现出来。

而北宋时期重文抑武思想和统治方式,就是在五代十国时期军阀混战过程中不断形成的。对北宋的发展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甚至已经影响到了后来的明清时期。

其中后周为其奠定了良好的政权发展基础,以及北方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是最值得注意的。北宋建立之后,宋太祖迅速通过种种措施抑制武将势力的发展,保证政权的稳定运行,再加上采取了正确的统一战争方针,为最后实现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