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旦进了坟墓,就再也不会有人来打搅你了。”这句话出自于腓特烈大帝的名言。这位打遍欧洲无敌手的大帝,似乎想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事了拂衣去,死后皆成空。
但事实上,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国外,死后一切皆成空的说法并不符合。人死了固然没有任何的感知,但是死后的尸体和陪葬品却总让别人觊觎。
特别是在传统丧葬文化的影响下,我国古代曾经就重视礼葬制度,例如在汉王朝时期,受察举制度的影响,我国出现了最为严格的厚葬制度。这也因此产生了一些职业的盗墓贼,例如大名鼎鼎的曹操就开创了“摸金校尉”这个团队。
既然人死后不得安宁,并且还要带这么多的陪葬品,所以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君主,都需要给自己的陵墓提供保障措施。王侯将相可能会在自己的陵墓里面设下机关,而君主则会要求成立专门的守陵人员,这个规矩一直传承到清朝结束。
那么问题来了,大清王朝都灭亡了100多年了,那些被委以重任的守陵人员还在吗?他们又是谁给发工资呢?一、清朝的守陵人员
在影视作品中,曾经推出过不少的关于清朝末年守陵人的故事,例如曾经非常著名的影视系列卫斯理就有这一段。这些守陵人不仅武功高超,而且可以自由出入陵墓,这一度加强了守陵人的神秘色彩。那么在现实历史中,守陵人真有这么厉害吗?
根据史书记载,守陵人是一个很独特的职业,这种独特性首先就体现在他们的职位的重要性。自1606年清永陵建成以后,清朝的君主就特别重视陵墓的爱护工程,有史书明确记载,皇帝亲自派遣了3000多人留在那里守墓,这还只是第1代的守陵人。
那么为何清朝皇帝如此的大作周章呢?书法有很多,大多数学者认为,清朝君主把东北地区当成了自己的龙兴之地,因此对于自己所谓的“龙脉”的爱护不可小视。
而且有史书记载,这些守陵人的职责,不仅包括酿酒,饲养牛马,还有种粮食等等一些工作,还需要有专业的素养,在祭祀的时候可以安抚祖先和神灵,甚至还需要细致到保护园林里面的每一棵树的健康。
在走向共和中,摄政王上位之时,曾号召年轻皇族子弟回归,结果其中就有人上位前还在陵墓旁边喷农药,来保证陵墓的美观。因此,正史中的守陵人责任重大,而且所要负责的内容颇多,各方面人员都需要具备。后来,随着陵墓里面的皇室人员越来越多,康熙大帝甚至还在永宁设立了总理衙门,专门来管理这些日常事务。
二、守陵人的待遇
既然肩负起如此重要的职责,守陵人的待遇和选拔问题就尤为重要。根据史书记载,清朝最初的规定,守陵人原必须是属于八旗子弟中的,“正黄、镶黄、正蓝”这三旗子弟。
然而这还只是一个门槛,紧接着会从这些人员之中进行仔细的挑选,需要身强力壮,需要做事细致用心,有的时候还需要武功比较高。因此初期的守陵人队伍,素质非常高,而且可以在危急时候与敌作战。
既然职位如此重要,而且要求还这么严格,那么这些守陵人的待遇又如何呢?从一方面来说,这些人的待遇的确很不错。因为只要成为了守陵人,那么这个职业就会成为铁饭碗,只要守陵人不犯罪,那么他们家族可以世代承接,不过,在承接的过程中还是要通过以上的要求。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可以进入事业单位,成为编制内人员,也还不错。
此外,守陵人也能够获得的提拔赏赐,史书记载中,守陵人职位最高的,有曾经当过正三品的官员。其他一般的守陵人,只要承接了这个职位,也可以立刻获得一个7品官的荣誉头衔。这比读书人寒窗苦读做官的途径似乎更好。
而且,除了荣誉上的赏赐以外,还有实际的俸禄补给,一般来说,他们的工资待遇要高于普通的七品官,因为正式俸禄会有一份,皇家的补贴也会有一份,是享受双份工资的7品官。这种待遇并不差。
不过有利就有弊,虽然守陵人是一份稳定的工作,但是工作的内容却有些让人枯燥。因为守陵人每一个人只负责一个方面的内容,例如要么负责除草,要么专门负责管理照明,有的甚至是杀虫。所以工作内容十分乏味,如此循环反复一辈子,从年轻到老年,这不是一般人能干的活。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守陵人一旦接受了自己的身份,那么这个人将永远无缘于政治,他的一辈子将和死人打交道。在史书中,清朝曾经有不少的官员被发配守陵墓,结果这些人无一例外都彻底的沉沦在守陵人队伍中,没有任何机会重返朝廷。
因此,一入守陵人队伍深似海,那就再也没有机会走出去。一般来说,年轻有担当的人,从来都不会接受这个职务。
三、清灭后的状态
当清王朝还在时,守陵人的工作稳定,而且可以拿比较丰厚的待遇。但清朝也没有支撑多久,很快辛亥革命爆发,而大清王朝最后和平灭亡。连皇帝都已经不在了,那么这些守陵人他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事实上,当清朝毁灭以后,除了太监以外,哭的最伤心的应该是这些守陵人。因为他们一生的依靠没了,而且整个家族产业也面临着破产的危险。不过历史的发展有一个渐变期,即使大清毁灭以后,这些守陵人还是挺住了一段时间。
因为皇帝是和平逊位,所以皇帝还有这紫禁城,而且诸多清朝遗老手中有着大量的钱财,这些人依旧按照正常的待遇,养着这些守陵人,毕竟他们还梦想着东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