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了请帖,人不到、礼不到,后果有多严重?

2020-11-08 14:21:44 作者: 接了请帖,人

“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是齐襄公三弟。

齐襄公与妹妹文姜私通,灌醉谋害妹夫鲁桓公(见本号历史文章“姜太公的第十三代子孙,出事了 ”),还欺侮大臣,坏事干了不少。两个弟弟害怕惹祸上身,未雨绸缪逃出国。

二弟纠的生母,是鲁国君主之女,因此,纠带着大臣管仲、召忽投奔鲁国。

三弟小白逃到莒国,身边有大臣鲍叔牙辅佐。

齐襄公胡作非为,最后被堂兄弟公孙无知干掉,第二年公孙无知也被杀,齐国没了带头人。

与小白关系很铁的贵族,第一时间传递消息过去,让他飞车回国接位。

为了让亲鲁的纠坐上大位,鲁国也没袖手旁观,鲁庄公亲自率军护送纠回国,一边派管仲带兵截杀小白。

管仲在莒国通往齐国的道路上埋伏,一箭射中小白的腰带钩。小白反应巨快,立即装死。待敌人放心撤离后,躲在帐篷车里日夜兼程赶往齐国。

纠得知弟弟被“射死”,心中大定,不慌不忙走了六天终于进入齐国。然而晴空一个霹雳,齐国人告诉他,小白早已赶到并成为国君。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纠顿时有家难回,只得怏怏再次逃奔鲁国。

小白就是齐桓公,日后的霸主当然够狠,为了免除后患,派遣鲍叔牙与鲁国开战,把对方打得丢盔弃甲,并且截断了败军的归路。鲁国一把手鲁庄公让手下驾着国君的战车,打着国君旗号吸引敌军,自己转乘别的战车狼狈逃回去。

鲍叔牙乘胜进军鲁国,带去桓公的一份最后通牒:“纠是哥哥,我不忍心杀他,请鲁国自己动手。召忽、管仲是仇人,我必须得到并剁成肉酱而后快。两个条件如不答应,就围攻鲁国!”

鲁国人怂了,不得不向强邻低头。于是纠被杀,召忽自杀,只有管仲不愿自我了断,被打入囚车,等着回国做成肉罐头。

杀死管仲,报一箭之仇,确实是桓公的初衷。然而一直追随身边的亲信鲍叔牙说:“如果仅仅是治理齐国,有我和其他大臣就足够。如果想要成就霸业,非管仲不可。”

桓公所谋甚大,所虑甚远,立即收敛杀心,不过为了防止鲁国扣留人才,仍然宣称要召回管仲碎尸万段。管仲心思玲珑,料想从前一起做过买卖的齐国合伙人鲍叔牙必定会推荐自己,因此心甘情愿坐进囚车。

鲍叔牙将管仲带回去,去除镣铐,沐浴更衣后来到桓公面前。桓公面对险些置自己于死地的仇人,态度谦虚诚恳,彬彬有礼地授予治政大权。

这就是明君气象!不但抛开私怨,而且用人不疑、唯才是举,第一时间给自己通风报信的贵族,跟着自己亡命天涯的鲍叔牙,全都位居国相管仲之下。

君明臣贤,上下一心,整顿军队编制,发展渔业盐业,救济贫弱,提拔贤才。于是百姓拥戴,国力大振。

有钱有粮,兵强马壮,可以任性一点。

桓公虽然不跟自己人管仲计较,对于外敌却是零容忍。当初逃亡的时候,遭到谭国君主谭子的冷遇。回国登上宝座,诸侯纷纷祝贺,谭子又装聋作哑。为了在诸侯间立威,正好拿这个不知趣的家伙开刀。称霸路上的第一战,就是攻灭谭国,谭子逃到莒国,苟延残喘。

秀肌肉不能只挑软柿子捏,桓公决定再敲打一下鲁国,让这个当年与自己为敌的大国付点代价。

齐军浩浩荡荡杀过去的时候,鲁国在干啥?其实,中学语文课上没有打瞌睡的中国人,全都知道。

曹刿对老乡们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就去问鲁庄公哪来的勇气抵抗齐国。

庄公说我与他人分享衣食,祭祀鬼神讲诚信。

曹刿摇摇头,小恩小惠小信,没大用。

庄公说我司法公平,处理刑狱合情合理。

曹刿笑了,这属于为民办实事,靠得住!

于是曹刿与庄公乘坐同一辆车,在长勺(今山东莱芜苗山镇)一起指挥战斗。

齐军击鼓进攻,曹刿拦住正要应战的庄公,按兵不动。一直等到齐军第三次击鼓冲锋,才针锋相对发动反冲锋,结果大胜。

他又拦住急于扩大战果的庄公,下车仔细观察车辙,上车认真瞭望敌情,然后同意追击。

过后,好奇的庄公询问其中奥秘。曹刿回答,作战的勇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等待三鼓,则对方衰竭,我方旺盛,所以取胜。另外,为了避免遭到埋伏,确认敌方车辙散乱,军旗倒下,才能追击。

庄公脸上有个大大的“服”字。

齐桓公输了一仗,明白自己操之过急,接下来安生了一段时间。三年后,觉得时机真正成熟,大撒英雄帖,召集宋、陈、蔡、邾(读如朱),在齐国北杏(今山东东阿)举行盟会。虽然都是小国,好歹过了一把带头大哥的瘾。

遂国也在受邀之列,却犯倔不给面子,接了请帖,人不到、礼不到。桓公冲冠一怒,反手灭了这个不开眼的小国。

用遂国祭旗以后,齐军再次进攻鲁国,想一洗长勺之战的耻辱。鲁国大将曹沫带兵抵抗,三战三败。鲁庄公无奈,只得献出一座城池求和。

鲁国虽败,毕竟不是遂国那样的小不点。齐桓公无意逼人太甚,笑纳了土地人口,改而与鲁庄公哥俩好,在齐国的柯地(今山东阳谷县东北)会盟。

曹沫也一起参加会议。败军之将,脑袋还在,官职还在,是因为庄公厚道,不肯归罪于手下人。老曹心中惭愧不已,一心报效仁义之君。

庄公为什么不起用长勺之战的功臣曹刿?曹沫与曹刿是否同一个人?时代久远,众说纷纭,难以确证。

在盟会上,两位国君登坛举行仪式。曹沫忽然排众而出,一跃而上,手举匕首劫持齐桓公,大喝道:“归还侵占的鲁国土地!”

好汉不吃眼前亏,桓公一口答应。曹沫这才扔下匕首,神色自若地回到大臣席位中。

过了半晌,桓公惊魂已定,怒从心头起,就要下令杀了曹沫,而且刚才是被逼的,承诺作废!

一旁的管仲急忙劝他:“反悔只能逞一时之快,却丧失了信用,得不偿失,万万不可。”

桓公猛然醒悟,从善如流,还是把土地归还给鲁国。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