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露禅和孙禄堂,是公认的清末“一代宗师”,为何连武举都考不上

2020-11-09 17:31:51 作者: 杨露禅和孙禄

古人云:大隐隐于市,历朝历代有很多优秀的人物,无不是默默无闻于市。比如我们熟识的一代宗师杨露禅、孙禄堂等人,他们虽然武功超强,却一生与功名无缘。有人说并不是他们想要隐于世,实在是因为他们没能力于科举出头,从而才一生布衣的。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原因。

为什么说杨露禅、孙禄堂考不上武举?你看看武举的具体内容就知道了

按正常的出仕之路,有能力的人要么走武举之路,要么接替祖辈的荣光,实在不行也可以凭丰厚家资买一个官位。

而杨禄禅、孙禄堂辈呢?从小都是家贫如洗,上不受祖辈照拂,下不得家资支持。因此,他们想要出仕的唯一之路似乎就只剩下了武举。其实我们很清楚清朝晚期的社会现状,百姓生活并不好,而且社会治安也很乱。

所以,很多有身手、有武力的人都开始走保镖这条路。而杨露禅、孙禄堂这些人刚好凭借自己一身的好武功成为保镖高手。只不过,开镖局,当保镖是不错,可以用来养家糊口不假,但却并不能与贵族们平起平坐。

这是完全可以想象的,保镖可能不像我们在电视里看的那样,因为有武功,又有人手,所以格外威风。其实,他们不过是类似于现在的保安,不光帮人送货跑腿,还要给人家看门户。说起来,也就是个下三流的行业。

可见,杨露禅、孙禄堂如果真的想要出人头地的话,走武举自然是非常理想的一条路。但是,有人说他们若真走这条路的话,根本就不可能考中。这是真的吗?说来让人难以理解,因为这是很可能的结果。但这绝不是因为他们武功低,而是武举自身的问题。

为什么这样说?我们必须要了解当时武举的套路。这就如同今天高考一个道理,开场考试不会你想考什么就考什么,而是有一定要求的。

首先,武举肯定会因为不同朝代而有不同要求,就拿清朝来说,一个关外入主中原的民族,他们对于骑马、射箭是非常注重的。有资料记载:“武科之盛,尤以咸同光绪为最一时,风尚所趋武生之研究弓箭……”可见,骑射这是第一要项。

其次,军事、谋略,那又势在必行,这也没毛病,你一个武状元将来带兵打仗是再理所当然不过的事了。你若不通谋略之计、军事之策,那如何带兵打仗?

最后,武举还会对舞重刀、举石锁、摔跤等媚气活进行考验,这也是一个项目。最重要的是,虽然是武举,但必须要会写字、通晓笔墨的,只不过不会要求那么高而已。

如此再看杨露禅、孙禄堂,他们对于骑射肯定不足,一是没这样的需要,再是武艺不精此道。加之从小不通文墨,又没条件学习骑术,这要想上考场与人家专业的骑射选手进行比较,那是肯定吃不小的亏呀。

杨露禅、孙禄堂考不上武举并不奇怪,这与时代和个人都有关

其实,真不是特别为杨露禅、孙禄堂做狡辩,当年大清朝考个武状元真的没那么难。据资料记载,只要是骑射、步射拿手,只要能过得了武场,哪怕就是不懂武经,不会写字,甚至也可以出仕。

从资料记载的武科状元人数我们可以看出这一特点:康熙二十六年,全国录取的乡试武生达到了840人,据说只沧县一个地方就有248人中了武举人。试想,这样的数目是不是说明一些问题?

如此情况下,杨露禅与孙禄堂这样的大家,如果略通骑射、步射之术,做个武状元绝对不成问题。可问题是他们不擅长此道,这与他们生活的环境是分不开关系的。

杨露禅从小就家里穷,是给人家做小僮的,这样的身份你让他如何去学习骑马?马匹在那个时代恐怕与现在的法拉利、玛莎拉蒂地位差不多了,实在没能力买马。

而孙禄堂也比杨露禅好不到哪里去,他从小也是一穷二白人家的孩子。自然,这样的成长经历只能让他们努力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所以,他们能够学点拳脚,也算是努力上进青年了。

试想,这样的生活经历怎么能有精湛的骑术、射术?这是可想而知的道理。当年杨露禅、孙禄堂可以成就自己的一家之功也是后来有了条件之后,不断精习的过程。这也就是说,能够将“花拳绣腿”练出名堂来已经不易,哪还有时间去学习骑术之类的技艺?

说起来也可以理解杨露禅、孙禄堂辈的想法,大清为关外之民,而他们作为世代生于中原的子民,是不屑于骑马、射箭这种伎俩的。而中原百姓更相信那些“轻功”、“拳脚”、“剑术”之类的武功。据说杨露禅除了太极拳精湛之外,凌空漂移、雀不飞也是炉火纯青。而孙禄堂步履如飞,更是世人皆知。

我们虽然不知道杨露禅、孙禄堂的造诣孰真孰假,但却可以想得通,他们生活在那样的时代,生于那样的家庭,肯定在武术的某个方面有所不足。这是人人都能理解的吧,毕竟人无完人,谁也不可能是全能的。哪怕是杨露禅、孙禄堂这样的大家,他们也有不擅长的一面不是吗?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