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起秦朝最伟大的功绩,有人说是兵马俑,也有人会认为是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当然了,这种文化上的遗产,在很多时候除了中国人之外,外国人很难理解。这种情况也在情理之中,毕竟这种是随着历史沉淀下来的。所以在很多时候,外国人会先入为主地认为,中国最为伟大的奇迹,就是在数千年就建成的万里长城。
据《史记》记载,当时齐宣王沿着山岭,建起从海边到济州的长城,前后长达数千里,就是为了防备楚国的入侵。
当然,这段长城是当时各国为了防御而建立的,所以在历史上,并不像我们现在认识的长城一样,是为了防御北方游牧入侵。真正闻名世界的长城,是秦始皇在建国之后,将这些长城连在了一起建成的。但是在现代,却有不少人开始质疑起来,长城究竟在历史上,有没有发挥它的作用呢?
这个问题困扰了很多人,也有很多人认为,长城在历史上只是秦始皇好大喜功的产物。但是这个说法也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其中包括一个美国名叫巴菲尔德的教授。这个美国教授在他的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长城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害惨了欧洲。
首先笔者要说明的一点是,在当时的秦朝,长城其实要比我们现在能看到的部分,还有长上数倍。但是古代并没有什么保护设施,所以在历史的长河中,真正古老的长城要么随着地形改变,要么就是被重新翻修了。
秦朝灭亡之后,每个朝代都适当地修建了长城,其中以明朝为主。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几乎都是明朝的长城遗迹。根据高科技的详细测量,明朝的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而秦朝最早的长城,恐怕是这个的数倍以上。可是这么长的长城,在清朝时期,却被认为是好大喜功的无用东西。
其实这也可是可以理解的。我们都知道清朝人一开始,就是越过长城打进关内的。所以在康熙这些皇帝看来,修长城的意义已经不大了。与其靠这个防御外敌,治理国家。不如好好地安定民生,整顿军事,这样才更有成效。
皇太极当初就是抓住了明朝腐败的机会,越过长城拿下了属于他的天下。但是这个情况终究只是少数,而且很大程度上也只是因为他们成功了。在长城建设的数千年来,很少有游牧民族成功越过长城。其实长城的作用要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大,它甚至还影响到了欧洲此后的地理格局。
我们都知道,游牧的意思是什么,那就是跟着季节的草原走动,没有固定的住所,带着自己饲养的动物四处为家。这种好处也有不少,但是坏处也是很大的。毕竟很大程度上是要靠天吃饭,很多时候还吃不饱穿不暖。比起农业的生活来说,实在是很不稳定。
因此,游牧经常利用自己高超的机动力,四处劫掠农业文明,毕竟农业文明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这块地能住人,总不能说放弃就放弃吧。所以在辽阔的平原上,如何挡住这些来去自如的骑兵,就成为了历朝历代统治者的难题。尤其是古代要养马,在那个生产力低下的年代里,光靠一般的农业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正面对抗骑兵,几乎是不可能的。
从战国时期开始,各个国家的统治者吃多了亏后,自然知道了对付的方法,那就是让这些人跑不进来。当然,当时人们的注意力都放在了中原争霸上,对这些人也不是很重视,具体的设施也没有落实。
但是在秦朝建立之后,秦始皇就不这么认为了。上文说道过,游牧民来去自如的原因,很大程度就是靠他们的马,所以只要将他们的移动力限制住就行。这就是我们去看长城的时候,总能发现长城其实并不是很高的原因。因为这根本不是用来拦人的,而是用来拦马的。只要没有马,游牧民的战斗力就大幅下降了,再加上烽火台的建立,秦朝也能更快地召集军马,抵御敌人。
所以在这种情况之后,游牧民付出的劳力和得到的成果不成正比。但是饭还是要吃的,那该怎么办呢?他们的目光放向了更远的地方。
我们都知道,在欧洲史中,忽然从东方出现了一群骑兵,这些骑兵一路上所向无敌,几乎打得欧洲各国毫无还手之力。就连最为强盛的罗马,也吃了不小的亏。因此,美国教授巴菲尔德一针见血地指出,“长城”把欧洲国家害惨了。
据美国教授巴菲尔德的论文《危险的边境:游牧帝国与中国》,这些人很有可能,就是来自于亚洲大陆的游牧民们,因为被中国北方的长城拦下了南下的路,不得已只好向西方前进,以保证自己的生活。而在欧洲的土地上,因为地理问题,再加上当时的欧洲也是一盘散沙,游牧民就如鱼得水。
而欧洲的国家各自为战,又没有办法建造了长城。因此这些来去自如的游牧民,就将欧洲是掀了一个底朝天。无论是熟悉的突厥、匈奴,还是历史上有名的成吉思汗,都在欧洲史耀武扬威。成吉思汗更是在欧洲还落了一个上帝之鞭的名声,被认为是上帝派下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