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新时代的好军嫂:一头挑着事业,一头挑着家庭

2020-07-27 08:44:19 作者: 读懂新时代的

只休了短短10天的护理假,甘战永便踏上归途。

分别时,强忍着心中不舍,吴运霞一脸满不在乎地把丈夫“请”出病房,让他及时赶往火车站按时归队。

2016年6月,儿子甘世超中考,远在山东老家的公公婆婆同时生病住院。此时,甘战永在外参加比武。吴运霞对甘战永瞒着公婆已住院的情况,把孩子寄托在朋友家,自己回去照顾公公婆婆。

“无私奉献是军人家庭永远不变的主题词。”广西军区一名领导说,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新时代军嫂依旧和丈夫聚少离多,默默奉献、无悔追随依旧是大多数军嫂的选择。

“生病的时候,你不在身边;扛重物的时候,你不在身边;有快乐的事想和你分享的时候,你不在身边……其实你又何尝不是呢?生病了,我没办法给你一杯热水;流汗了,我没办法替你擦擦汗;受委屈了,我不能给你一个鼓励的拥抱……”正如一名军嫂留言说的那样,生活中太多心酸只有她们才有最深的体会。

军嫂韦永华是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骨干教师。她说:“其实,在遇到丈夫前,我从未想过军嫂会是自己的另一个名字。结婚前,很多人都说,军嫂要忍受孤单和不易;结婚后,我才明白军嫂是一份责任,意味着勇敢坚强。”

“选择了军人,就选择了他的全部。”2011年初,韦永华的公公被查出患直肠癌晚期。住院的一个多月里,除了上班,韦永华每天都到医院照顾公公。

与病魔顽强抗争了5年后,公公安详地走了。弥留之际,公公对韦永华的悉心照顾充满感激。

孩子生病、父母住院,还有一群孩子需要自己……四川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片口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军嫂吴敏,从认同丈夫到认同军人职业,从未向他诉过一次苦。

大儿子出生时,被诊断为败血症,两度病危;父母生病住院,她一人跑前忙后……吴敏悄悄把哭泣调成了“静音”,对丈夫永远说的都是“我是你家中最平安的消息”。

“没有人天生坚强,只不过是一次次硬扛。”吴敏平静地说,“我是军嫂,是军人的妻子,国家需要他,家人需要我,这注定我们和别人不一样。”

军嫂黄丽容和丈夫扎根深山哨所。

一同分担寒潮风雷霹雳,一起分享雾霭流岚虹霓——

“跟上丈夫的脚步,与丈夫同享奋进的荣光”

军嫂韦红棉被眼前的这一幕惊呆了!

4月8日,革命老区广西河池,万人空巷,市民们纷纷涌上街头,用最热烈、最隆重的方式,迎接支援湖北武汉抗疫凯旋的医疗队队员们。

在欢乐的人群中,身穿迷彩绿的武警河池支队机动中队班长袁刚,深情地将一束玫瑰花献给妻子韦红棉。久别重逢,喜悦泪水夺眶而出,两人深情拥抱。

2月9日,袁刚所在的中队受命赶赴都安瑶族自治县抗疫一线执行任务。仅仅8天后,韦红棉主动请缨,报名参加赴湖北抗疫医疗队:“我是一名党员,也是有着10年重症监护经验的护士,出征驰援湖北,我是最佳人选。”

在武汉市中心医院的35个日夜,韦红棉和队友们齐心协力,收治34位重症和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圆满完成救治任务。夫妻双双奔赴抗疫一线,在邻里间传为佳话。

“跟上丈夫的脚步,与丈夫同享奋进的荣光。”韦红棉说,“和丈夫同上抗疫战场,现在想想是件挺浪漫的事。”

“愿做你身旁的一株木棉,与你并肩而立。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融在云里。一同分担寒潮风雷霹雳,一起分享雾霭流岚虹霓。”这不仅是韦红棉的心声,更是新时代诸多军嫂的共同行动。

在广西大山深处,有一个倚山而建的小哨所。25年来,哨所先后有10对夫妻在这里接力坚守,被称为“夫妻哨所”。

军嫂黄丽容坦言,当初选择来哨所,正是丈夫吴林对哨所的热爱,才唤起了她对哨所的向往。

“一个为国坚守哨所的军人,是值得托付一生的人!”几次探访哨所后,黄丽容辞掉了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与吴林一道成为这个哨所的第10对夫妻哨兵。

“愿君如星我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黄丽容说,“我是军嫂,与丈夫同守哨所,既幸福又深感责任重大。”

夫妻同守哨所,给予彼此最大的包容和支持。“鼓励”是最有效的成长良方,“理解”是最坚实的家庭基石。

在军嫂吴映霞眼中,丈夫一直是自己的“好战友”。结婚6年,她追随着军人丈夫的脚步,换过很多单位,两人彼此鼓励,一起成长。2019年,吴映霞顺利成为一名军队文职人员。

今年1月,得知单位抽组医务人员支援武汉,刚刚值完班的吴映霞,没有多想就先报了名。

当晚,她忐忑地将报名去武汉的消息告诉丈夫时,没想到丈夫全力支持。那个没有月亮的夜晚,夫妻俩依偎着聊了很久,两颗心紧紧贴在一起。

在武汉泰康同济医院奋战50多天,吴映霞参与救治患者300余名。夫妻俩在抗疫一线相互鼓励相互支持,为抗疫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

“比翼高飞巾帼不让须眉,与你同享奋进的荣耀荣光。”吴映霞说,“一段好的婚姻,不仅能让生活美满,彼此事业共进,更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军嫂黄超和丈夫易凡深情一吻。

(照片由本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