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边的驰援与坚守

2020-07-29 06:11:42 作者: 巢湖边的驰援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陈华 杜静

7月27日晚,巢湖边的南淝河堤岸上,一名头发花白的巡堤老人嘶哑着嗓子来回指挥着。

老人叫胡先清,家住巢湖边合肥市包河区义城街道。不远处的圩堤上,他的儿子胡金桥也在值守点坚守着。

连日来,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超历史洪水位,并呈高位波动缓退状态。 7月27日6时的数据显示,巢湖忠庙站水位13.16米,超保证水位0.66米,超1991年历史最高洪水位0.36米。

为缓解巢湖防汛压力,合肥市在多个圩区启动分洪行洪。巢湖岸边的滨湖联圩、蒋口河联圩分别于7月24日、26日被挖开蓄洪。位于庐江县的白石天河石大圩则因为漫堤溃坡出现近百米的溃口。

一场轰轰烈烈的保卫战在巢湖大堤上打响。

解放军战士正在加固防浪墙。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王伟伟 摄

跨越600多公里的驰援

“还有多余的雨衣吗?给一件,我现在就上。”7月24日上午10时10分,大雨滂沱,在跨越600多公里花费20个小时,换乘多个交通工具后,55岁的河南农民冷中玉终于赶到了合肥市包河区巢湖大堤义城段抢险指挥部。

得知安徽多地遭遇洪涝灾害的消息后,冷中玉等不及了。与家人商量后,他决定孤身前往合肥,参加抗洪。

冷中玉是河南省原阳县城关镇米庄村人,多年来一直投身于公益事业。他在家乡还成立了一支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志愿者服务队。

他到达巢湖大堤的当天,水已经漫过了部分环湖大道的路面。千余名部队官兵、建筑工人、市民志愿者等防汛力量,正在争分夺秒抢筑环湖防浪堤。

穿上雨衣的冷中玉立即加入防汛队伍,铲沙、装袋、筑堤……很快融入到大堤“守卫者”中。

相遇河岸的防汛“父子兵”

连日来冒雨巡堤,胡先清患上了感冒,家人让他去打点滴。他说:“现在情况这么紧张,我怎么能走呢。”

包河区义城街道紧邻巢湖,辖区内十五里河、南淝河、塘西河3条河流径流,均在此汇入巢湖,防汛战线长,任务尤为艰巨。为确保辖区内巢湖岸线及重点河流安全度汛,该街道沿着各条堤岸设置了16个防汛值班点,全天候、无间断值守。

从7月18日开始,胡先清与儿子胡金桥就进驻堤坝上的防汛值守点。

70岁的胡先清年轻时当过兵,平日里负责河道漂浮物打捞。儿子胡金桥是义城街道油坊工作站党支部副书记,负责油坊值守点的防汛保障。得知街道正在招募熟悉水情的防汛值守人员,胡先清立即报了名。就这样,父子俩在河岸边相遇了。

“这几个位置有3个弃用的涵闸,在这么深的水里泡着,马虎不得。”父子俩负责的十五里河1.6公里堤线路旁杂草很深,巡查起来并不容易。胡先清扛着铁锹,将沿途茂盛的杂草扒开仔细地检查。

除了巡堤,他们还要参加抢险。7月21日,南淝河入湖口西岸需要紧急加高加固。胡先清与胡金桥父子俩立即加入一支由30多名基干民兵组成的应急抢险小分队。父亲装袋卸货,儿子码袋筑坝。俩人虽鲜有交流,却配合默契。

在众人努力下,到当天17时,2000多个沙袋垒成的一道长约1公里的子堤终于形成。全身汗透的胡先清父子俩没来得及回家换身衣服,又回到了12公里外的防汛值守点上。

“这时候,谁不想着保卫家园呢?”

持续高水位的巢湖湖水正向白石天河倒灌。

7月22日上午8时30分,庐江县同大镇的白石天河连河段发生塌陷漫堤溃口。当地连沉3台挖掘机封堵未果,汹涌的洪水很快将连河村淹没。

巢湖的防汛形势并没有因石大圩的被动蓄洪缓解。7月25日,同大镇南闸段因水压过大,河堤出现松软、渗漏险情,同大圩又出现险情。

7月25日至26日,东部战区某部近千名官兵火速驰援出险河段,与庐江县民兵、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在雨中打木桩、搬运沙袋。

白石天河的另一边是地处白山镇的金同联圩,长时间高水位浸泡让金同联圩7.9公里出现不同程度的塌陷、渗漏等险情。

7月22日19时,已经在大堤上驻点巡守十多天的庐江县政协主席汪庆才、政协副主席王向阳和几十名群众仍在处理渗漏险情。“在这儿挖一个截渗槽,再用土袋压实堵住。”曾担任过庐江县水务局局长的王向阳是当地知名的水利专家。在他的指挥下,渗漏点被顺利堵住。

由于一直吃住在圩堤上,汪庆才皮肤被晒得黝黑。他告诉记者,这段不长的圩堤上,每天都有至少4000人在坚守着。

白山镇马鞍村的村民韦诗长也和100多名同村村民连续奋战在圩堤上多天。正常情况下,他们每天从早上6时30分一直要待到18时30分。“家里有劳力的,全都上堤。这时候,谁不想着保卫家园呢?”韦诗长说。(中工网合肥7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