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2020广东中考语文试题分析——从不确定性命题谈2021年备考

2020-07-30 04:26:45 作者: 中考 |20

【相关链接】

中考 | 2020年广东中考英语试题分析及2021年备考建议

中考 | 2020年广东中考地理试题分析

中考 | 2020年广东中考生物试题分析(取消考纲后试题命题特色)

中考 | 2020年广东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分析

中考 | 2020年广东中考历史试题评析——追本溯源、素养为先

前言

2020的确是不平凡的一年,特别是这届的考生经历的考验真是一重接一重:年初因疫情隔离而不能按时回校;线上上课复习效果各有参差;中考考试时间又延长一个月;然后又遇到中考的改革,成为取消考试大纲、按课标命题的第一届。在此,请先让我表达一下对这届初三师生的慰问,你们辛苦了!

语文考试出来后哀嚎一片,就如当初隐隐听到“狼来了”却还没有积极反应的一般,没想到后来“狼真的来了”,不但来得出乎人意料的快,而且来得有些出乎人意料的多。对此,所有的安慰都是空虚的,唯一让大家感觉公平应该是:大家基本属于同一状态。那么,其实考试也回归到它的本初,最终取胜的人终究还是有硬实力的人,而有硬实力的人,其实也就是能够以实打实的能力和素养来以“不变应万变”的人。

“变”已经成为2020年的关键词,“不确定性”也将成为2020年及之后的一种考试常态,今年的语文卷已经狠狠地给大家上了一课,既然僵局已经被打破,那么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适者生存”了。因此,下面我们将客观地来分析一下2020广东中考语文卷,以此来为明年中考做备考的思考及准备。

经过分析,2020年广东中考语文卷有如下特点:

一 、立德树人是根本,文化传承很重要

我们找一下试卷里面的关键词,即可知关于立德树人方面的有:“对口扶贫”、“公益活动”、“富贵不能淫”、“法度”、“劳动不休,筋骨不锈”、“自律”、“相信百姓”等,这些关键词出现的位置分布于全卷,贯穿于基础、阅读、写作、附加题版块,可见是出卷的一个核心点。

文化传承在这份试卷中也有很好的体现,其中关键词有:“杜甫的诗歌”“二十四节气”“开平碉楼”“盛唐诗歌”等,以及作文“写一封信”,既可看成是对应用型写作的一种回归,但其实也可认为是对“书信文化”的一种传承。

这些命题的方向启示我们:语文教学要以“立德树人”为基本,要实现中华自古以来的“文以载道”“文以化人”的任务,并且要用心培养好“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继承人”。那么,具体落实到我们以后的教学及备考之中,老师们就要注意加强自己在这方面的选材、选文、选题意识。

二、 材料新颖有进步,紧跟发展是方向

纵观整份试卷,“选材新颖”是其中非常明显的特点。小康决胜年谈“对口扶贫”;新冠肺炎疫情下谈“防控工作”;美国不断施压下谈“威武不能屈”;最新科技发展谈“北斗全球组网”;结合疫情、2020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谈“劳动教育”;结合学生“听课不停学”生活谈“自律”……

由上可见,语文教育的形势需要紧跟发展方向,我们要培养的不能是处于象牙塔里的孩子,他们需要积极参与现实生活、真正进行语文实践,并且对于新近发生的事物要有所了解、而且要能有自己的看法。通过语文看世界、通过语文看发展,这或许将为以后的语文教学、语文测试注入新鲜的活水。

三 、题型变化不确定,回归教材练母题

今年中考语文的变化大不大?可以说,整体来看大框架变化不大,但微观个别题型则变化比较大。

其中,基础部分的改变最小,但最后第5题的难度有所增加。

课内外古文的题型则进行了内部调整和改变,课内第6题考词语意思的勾连、课外第9题考词语解释的正误辨析,其实同时调低了一些考查难度。但第8题由综合分析选择题改为简答题,则是上调了考查难度。但这简单题难不难做?可以说,认真将教材学习到位的同学不难做,没有注意复习教材的同学们则难做了。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看看试卷原题与教材母题的联系:

2020广东中考语文第8题题目:结合选文,概括孟子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

统编版教材八上第22课《孟子》三章“思考探究”: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实用类文本的考查则由已经连续了6年(2014—2019)的两道选择题改为一道选择题、一道简答题,由于按照以往模式备考的惯性太大,一时之间的确令很多学生难以适应,在第12题上栽跟头上的估计会有不少。

第12题其实考查的是说明内容的概括,教材练习中也是有题训练的,如果在说明文教学中有扎实的课堂学习,相信做起来就容易一些。这也涉及到初一到初三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的处理、任务的落实要更加重视了。

文学类文本应是整份试卷中变化最大、最多的部分,尤其是第17题第(2)小题、第18题。但这些题型我们是否真的没有见过呢?答案是否定的。

2020广东中考语文第17题第(2)题题目:结合上下文,在横线上补充母亲说话时的神态或语气,并说明理由。(2分)

统编版教材七上第5课《秋天的怀念》“积累拓展”:课文第1段与第3段两次写到“我”与母亲的对话。小组合作,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标出这两段文字的节奏。尝试分角色朗读,注意传达出“我”和母亲在两次对话中不同的心情。

而第18题,其实是一个灵活的开放式题型,其实这种题型在教材中也有很多呈现,如:

课文《老王》里面的题目:读完这篇课文,也许你会联想到这些词语:穷苦、命运、平等、尊重、同情、人道关怀……你能结合课文内容,围绕其中的一两个词语谈谈感受吗?

又如《范进中举》里面的题目:范进中举,喜极而疯, 是喜剧,还是悲剧?结合课文的相关描写,谈谈你的看法。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