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康达:耐得住寂寞的专心 经得起挑拣的专业

2020-07-30 20:58:58 作者: 顺康达:耐得

“50后、60后老人经历了改革开放和计划生育,相比更老的一辈,他们不仅消费能力更强,也更能接受新事物,但子女数量少,且往往不在身边。因此我们通过结合现代科技,围绕卧床护理、室内行走,1公里范围活动等生活场景,为老人们设计有针对性的辅具产品。”

比如通过穿戴式智能设备,子女通过智能手机进行实时监护,了解老人心率、血压,还能发现老人有没有跌倒、突发疾病等。“未来我们还希望把产品与社区服务连接,一旦老人需要帮助,我们的产品可以协助社区力量及时介入。”杨荣洪说道。

优秀的产品,需要扎实的技术基础。杨荣洪明白,一个企业要有自己的“技术堡垒”,才能稳占领先地位,为此自2015年起,他每年在研发上投入过千万,把研究团队从十余人扩充到超过四十人,并对公司研究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变革:“以前研究人员是拿工资听指示办事,现在除了基本工资,获得专利有奖励,产品销售有提成。通过让研究人员共享企业发展红利,激发他们的创新积极性。”

在公司展示大厅,带GPS的电动老年代步车、可发出跌倒警报的智能拐杖、能帮助卧床老人定时翻身活动的护理床,各种先进的康复医疗器械琳琅满目,它们不仅是技术的结晶,更饱含了顺康达服务好老年人的一片匠心。

“比如这台电动车,主要是帮助老人在室内行走,最大的特点就是有辅助站立功能。年轻人可能不理解这有什么用,其实生活中不少老人腿脚乏力,坐下后很难站起来,又觉得老叫人来帮忙没面子。有了我们这个产品,老人要站起来拿点什么东西,就轻松多了。”杨荣洪介绍道。

“快三十年了,那时我们做拐杖,现在其实也一样。”在杨荣洪眼里,从贴牌代工到自主创新,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但创业时的初衷却始终未变:“我希望我们的父母辈,在迈入老年后,也能像当年我在国外看到的老人那样,方便且有尊严地生活,这是我从创业就一直坚守的初心。”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工匠。杨荣洪认为,即便是造拐杖、轮椅,专心、专业做好一样产品、一个行业,让每一件产品要经得起别人的挑拣,这就是工匠精神。这是杨荣洪理解,也是顺康达的坚持和追求。

“就像我们的产品,正因为好用,所以我能放心推荐给亲朋好友,别人也乐意用。现在每年,都有几十上百人来找我,希望试用我们的新产品。”说到这里,杨荣洪脸上再次浮现了自豪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