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上海没有小景点

2020-07-31 10:32:41 作者: 晨读|上海没

上海没有小景点。你不经意走过的某条马路、某幢楼、某条弄堂、某个街角,可能就是一本“书”。

邬达克设计的“武康大楼”

2010年,蒙《重庆日报》邀请,参与编写了深度旅游类书《阿拉带你逛上海》。最近,在虹口图书馆看到了它。十年了,上海美术馆早已搬入中华艺术宫,原址经2年多修缮已于2018年变身上海历史博物馆……试举几例书里的“小”景点,一窥上海的大变化。

十年前,王家沙后面的大中里拆迁,弄堂深处的“民立中学(邱家老宅)旧址”,一下子突兀在一片空旷之中,一座破败的危楼,留着“72家房客”的生活痕迹。2018年开放参观,这里早已建成现代的商务楼群,平移到了威海路街角,面貌已不认识了,我就是再去摸摸木楼梯的雕花扶手立柱。

邬达克设计的“武康大楼”(诺曼底公寓),受惠架空线入地建设,就像经过理发净面的老人,挺拔利落,骑楼店铺还引入了网红书店,频频在媒体上亮相。

霍山路、舟山路、唐山路,那里的犹太难民纪念馆是虹口区的一张国际名片。百年前,它是犹太难民的“希望之港”,现在已变为他们的“第二故乡”。2015年,在舟山路、长阳路街角复建了当年的白马咖啡馆,门前,伫立着难民后裔捐赠的纪念雕塑:《风雨同舟》。

中国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天通庵路站遗址”,就在我家旁边,两根钢轨,十几条枕木,一盏信号灯,默默地躺在那儿。每次经过,它总是咧开嘴在笑,2010年,上海地铁有11条线、410公里总里程、267座车站,今天,数字已改写为:18条线(其中12条过江)、800公里、500余座。无论中国地铁多么牛、高铁跑得多远,这儿永远是它们的起点。

百年中国看上海,上海没有小景点。你不经意走过的某个区域,或一条马路,一幢楼,一条弄堂,甚或一个街角,可能就是一本“书”,里面的人物和故事,“吓”煞忒侬。

百年前,一个叫村松梢风的日本人给上海起了个绰号“魔都”,十年前,我满大街拍上海,总觉得没拍够。这座城市用它不停的迭代、创新,告诉和宽慰我:就是用再多的图片来描绘上海,也实难周全,要成大全——想啊覅想!一般介绍上海的旅游书都只是“引子”而已。

上海话不说“逛”,喜欢讲“白相”。白相有一层含义指:探索、发现。让我们一起好好白相上海,更爱上海。(施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