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疫”线上医线 为生命续航

2020-07-31 11:27:29 作者: 下“疫”线上

他与他素不相识,他的生命却与他的生命息息相关。这其中的一个他就是经开区造血干细胞捐赠者康宁。他说:“上天好像带给了我一项使命,将生的希望种在了我的身体里。”

康宁是经开区社会保险保障中心的一名干部,目前主要在窗口负责稽核服务,接待和处理劳动者关于参保、维权方面的投诉和举报。201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康宁报名登记了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意书并采集血样入库。他说:“之前就一直想要献血,但是总是因这样那样的原因错过了。后来听红十会的朋友讲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情况,我就捐了,觉着能用自己的一点力量去帮助别人,挺好的。”要知道,在当时大兴区红十字会号召开展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现场,康宁是第一个报名的人。

这次捐赠,是康宁的一次圆梦。去年,康宁就曾接到北京市红十字会的电话,说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检索,他的HLA初配型与一位白血病患者匹配。“当时是兴奋、激动且忐忑到懵圈的状态。”当康宁期待满满地准备捐献时,又接到市会通知,说有一位高分配型数据比他还优的志愿者已同意捐献。“去年没有捐献成功,真的非常非常遗憾。”康宁说。

今年5月的一天,康宁至今记忆犹新,因为他再一次接到了北京市红十字会的电话。“我是匹配度最高的吗?前面还有其他人吗?”电话里,康宁再三确认。得到了肯定答复,康宁的心情澎湃起来,他知道:茫茫人海中,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概率只有不足十万分之一。而这样的概率两次落在了他的身上。

作出捐献造血干细胞这样的决定,于康宁来说并不难,因为在面对各种问题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跳出来,他就是这样一个有担当、敢于承担责任的人。当经开区按国家要求开展经济体制改革,康宁也积极响应号召第一批签约,主动放弃十多年的公务员身份;2020年上半年抗击新冠疫情战役中,康宁更是以民主党员身份,积极下沉社区,为社区防疫工作站好每一班岗、放好每一次哨。

疫情好转,康宁刚刚返岗没几天,他就再上医线,为白血病患者的生命续航。

7月23日,办理入院的前一天,下午6点多,康宁依旧坚守岗位。这天,他有些忙碌,没能按时下班,但他脸上却满是工作的激情。他说:“要站好捐献前的最后一班岗。”

7月24日,这一天是康宁办理入院的日子。早上7点多,他就已经收拾完毕,等待同事接他,陪他一起去医院。“没跟家里人说,单位领导跟同事都不放心,就派了一名同事陪我去。”康宁告诉记者,怕老人担心,他并没有把捐献这件事告诉在天津的父亲。在康宁的家里,他不舍地跟猫舍里的两个小家伙告别。此去捐献,他最不放心的就是家里的两只猫了:“平时都不敢出远门,怕猫没人照顾,也不想麻烦别人。这次特意把家里钥匙留给了朋友,让朋友过来帮忙照看。”

康宁平时没有写日记的习惯,但他觉得这次捐献是他人生中很有意义的一段经历,为此,他专门记录下了每天的心情。

7月24日

一早赶到了医院附近的宾馆,距离捐献还有5天的时间,身体需要提前进入状态了。今天去医院做了登记、核酸检测、取了药品、与主治医生见了面,忙忙碌碌的一天。

捐献中心的同志们为了让捐献者能保持最好的身体状态,可谓是服务到位、体贴到位,今天又是北京最热的一天,预报室外温度已达36摄氏度,乃至更高,但他们不辞辛苦,早早地就到了医院,跑上跑下地为我们打好前站,在此向他们致敬,道一声辛苦啦!

现在心里有点紧张,但想到马上就能为那个身患白血病的“他”带来生的希望,心情又有点激动。

7月25日

早餐之后到医院打了第一针动员剂,帮助造血干细胞再生。虽然今天只需要打一针,但早上7点就醒了,在房间里做了俯卧撑、仰卧起坐、卷腹,热了热身,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整个注射过程不到一分钟,没有感到任何不适,明天继续。

7月26日

晚上身体出现了注射后的药物反应,后脊椎、腰部很胀,有轻微酸痛,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想起医生嘱咐过,这是注射动员剂之后的正常反应,有些严重的甚至会发烧,看来我身体状况还是不错的。

7月27日

今天是打动员剂的第三天。虽然身体稍有不适,但依旧坚持做了热身,让身体保持最佳状态。再坚持两天就要捐献了,愿一切顺利!

7月28日

终于快等到那一天了!连续打了4天动员剂,明天就要做造血干细胞的捐献了。今晚早点休息,养精蓄锐,我们一定都要好好的!

7月29日

今天上午,在医院完成了近5个小时的造血干细胞捐献,一切顺利!现在身体有些乏累,但听到医生说,今天捐赠的造血干细胞将很快送到那个“他”的身边,心里突然有种如释重负的轻松。希望“他”一定要早日康复,在琐碎的信息间,我知道“他”跟我年龄相仿,未来我们要一起迎接这个世界每天的阳光啊!

7月29日上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特色医学中心病房内,康宁历经4个多小时的外周血循环采集,终于完成了200cc造血干细胞血液的捐献。这也是中国第9961例、北京市第398例非亲缘性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案例。“身体有什么不适吗?”每每面对这个问题,康宁总说没有,但一直陪伴他的同事张垚却非常感动。

“那天,跟康宁一起捐献的还有一个小男孩,俩人聊天我听到的,那针头扎下去的时候是剧痛。是啊,像手指那么粗的针头扎进皮肤,怎么会不疼呢?”张垚告诉记者,他很敬佩康宁,作为朋友他觉得特别骄傲。捐献的前一天是张垚32岁生日,这一天,他是陪在康宁身边度过的,他说,这是他过得最有意义的一个生日。

7月30日,康宁返回家中。记者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此时的康宁比前些天看起来要憔悴,但脸上却一直笑呵呵的。“我与患者的命运息息相关。”康宁告诉记者,捐赠的4个多小时里,这句话一直回旋在他的脑中。他从没想到,自己的这个举动,居然有机会挽救一条年轻的生命。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