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的北五环外有全国闻名的回龙观、天通苑两大社区。背靠两大社区,有个派出所叫——北京市公安局昌平分局霍营派出所。派出所里有支“军转干部先锋队”,由12名社区民警组成,12人全部是军转干部,占社区民警总人数的70%。
在今年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先锋队兵色不褪、兵劲不减、勇当先锋、勇克难关!这支军转先锋队中,“拼命三郎” 耿胜、“老黄牛”陈国胜、“书生”余晓强更是因成果突出,被大家称为先锋队里的“三叉戟”组合。曾经,他们在军营,挥洒青春,热血奉献;如今,他们汇聚警营,风采依旧,续写华年。
耿胜,霍营派出所副所长,兼任第二社区警务队队长。曾是野战军侦察兵的他,性格耿直,做事雷厉风行,人称“拼命三郎”。作为社区警务队队长,刚来到霍营派出所时,他就立下了军令状:“给我三个月时间,带不好队伍我自己辞职。”他把警务队中每个民警、每个社区特点了解一遍,先解决民警困难,让民警无后顾之忧地去工作。
陈国胜,社区民警,兼任霍营街道新干线家园社区党委副书记,当过17年的消防兵。陈国胜像老黄牛一样少言寡语、沉稳内敛,严肃认真又踏实勤快,是社区居民心中的定盘星。
刚来派出所当起社区民警,陈国胜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整理出120本社区台账,对社区的每家每户情况了如指掌。紫金新干线社区共有47栋楼,近4400户,约2万余人。他在每栋单元楼门口都贴上自己的照片和手机号码,只要是群众的需求,就有求必应。“群众求助的事情保证不打折扣完成。”陈国胜说这是部队留下来的作风,是纪律,是一辈子也改不了的习惯。
余小强,社区民警,兼任霍营街道华龙苑南里社区党委副书记,曾是空军飞行员。他性格温润,喜欢读书,感情细腻,和辖区群众聊起天慢条斯理,娓娓道来,俨然一副书生模样。他好像天生适合社区工作,刚到派出所没几天像是工作了很多年一样。白天跟在师傅后面,笔记本不离手,师傅说到重点和经验,余小强赶紧记下来,晚上自己一个人再总结,按自己的理解梳理成篇,再加上天生善于跟人打交道,与群众沟通起来游刃有余。
三个本没有交集的人,从部队转业后先后走进警察队伍,因为有过共同经历,共同的感受,很快就熟络起来。抗疫期间,他们更是捆绑作战,亲密无间。
疫情发生后,耿胜拿出“拼命三郎”的劲儿,出警有他、勤务有他,检查工作有他,宣传防疫知识有他……随便找个地方就能睡着,有点儿动静一个激灵立刻起来继续工作,面对各种矛盾、冲突,就没有往后躲的时候。
辖区一小伙儿从外地回北京,需要做核酸检测。小伙儿一开始很不理解,耿胜就像个知心大叔一样,多次跟小伙子沟通聊天,耐心劝说。最后小伙子说:“耿哥,咱民警太敬业了,我这就去做。”
陈国胜在紫金新干线社区工作了12年了。今年春节新冠疫情袭来,陈国胜第一时间赶回社区,和社区干部连夜研究制定社区防控方案,联系防疫部门、社区干部、组织志愿者,形成平安大联盟守护家园。
3月的一天,气温骤降。已经在辖区卡口值守7个小时的陈国胜接到一位姑娘送来的“礼物”。“陈警官,您辛苦了!这是我买的暖宝宝,您贴上就会暖和些。”姑娘说完就匆匆离开了。手里拿着暖宝宝,陈国胜觉得心里都暖暖的,对他来说,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誉,老百姓的心像金子一般弥足珍贵。
疫情期间,余小强每天早上6点半就奔向社区卡口,一直到晚上9点半才回。“有他在,很多难题我们都能顺利解决。哪怕余警官调休的时候,我们麻烦他,他也从无怨言,都积极处理。疫情期间,看见他在门口执勤,还有居民要主动和他合影,说他是社区‘最帅’民警呢!”华龙苑南里社区党支部书记寇云清说。
今年4月,余小强接到辖区一位女士报警:“女儿要自杀!”余小强到现场后很快稳定住情况,接着跟小女孩了解轻生原因。原来这是个重组家庭,一直很和睦。但疫情期间父母生意受影响总发生口角,让小女孩没了安全感,想通过轻生保住家。
余小强把原因告诉了孩子父母,二人恍然大悟,并保证以后一定会注意。余小强还告诉小女孩,父母很爱她,会给她完整的家。小女孩停止哭泣,惊讶地看着余小强。余小强耸耸肩:“真的,他们向我保证了。”临出门,余小强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留在纸上,也留下了温暖和希望。
派出所所长武长江感慨:“我们所里这些老兵,每个人就是一面旗帜。他们也许不是做的最好的,但他们都是最用心的,肯花精力、花心思在群众工作上,他们身上就是有股子不怕付出、全身心投入的执著劲儿。”军转这两个字,别人读懂只需几秒,而对于警营老兵而言却需要一辈子。他们常说,从军队到警营,脱下的是军装,穿上的是警服,不变的是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