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育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课程体系

2020-08-01 11:26:52 作者: 未来教育要构

未来教育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课程体系

未来教育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课程体系

王营

前段时间,第八届京师基础教育创新论坛成功召开。浙江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方红峰表示:“我们的育人模式,从‘标准件’转变成了‘基础+个性’,教育哲学也跟着由‘全班当一个人教’变为‘每个人都当全班教’,教师的角色由‘园丁’转变成了‘土壤’。”

从“标准件”转变为“基础+个性”,是指课程体系的变化带来的人才观和培养目标的改变;由“全班当一个人教”变为“每个人都当全班教”,是指教学方式的变化;由“园丁”转变成“土壤”,是指教师角色的转变。方红峰处长的这三句话,形象地概括了未来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向,以及教师教育方式和教师角色的变化。

首先,未来教育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课程体系,适应从“标准件”到“基础+个性”的转变。自2001年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中小学执行的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体系。虽然国家要求学校要根据本地实际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但由于许多中小学没有开发这两类课程的能力,再加之对这两类课程难以实施评价,因此许多农村中小学并没有真正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仍然是国家课程一家独大。统一的教材、统一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年年相似的考试评价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育人模式,生产的仍然是“标准件”。

未来教育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课程体系

当前,基础教育发展正处于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转折点上,整个时代的教育观念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需要重新审视原有的学校课程体系。从“标准件”转变成“基础+个性”,需要打破原来的课程体系框架,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落实核心素养提出的目标,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通过设置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和特色课程,满足学生自我发展和自主选择的需求。

其次,未来教育要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当前,基础教育的确是把“全班当一个人教”,面对个性差异悬殊的四五十个学生,教师制定的是相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统一讲授、统一要求,作业内容每个学生也都一样。为适应未来学校课程体系的变化,需要教师把“每个人当全班教”,即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针对每个学生性格特征、学习基础、学习风格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为实现这一转变提供了契机,未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跨越学科界限的主题式学习,将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流。教师再也不能凭借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材、一块黑板包打天下了,当今教师不仅需要灵活驾驭人工智能技术,而且要对教学方式有所改变。

未来教育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课程体系

再次,未来教育教师角色将发展重大转变。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我们把教师角色定位为“园丁”“春蚕”“蜡烛”,为了使学生按照预定的目标成长,教师像园丁一样对学生辛勤耕耘、精心修剪;像春蚕一样不懈吐丝、死而后已;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学生。未来教师不仅需要继续弘扬奉献精神,还需要由“园丁”转变成“土壤”,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丰富的养料;由“春蚕”变成“养蚕人”,为学生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由“蜡烛”变成“点灯人”,引领学生追求光明的人生。

教师要适应这一转变,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放下身段和学生一起读书、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开发课程资源,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个性的学习内容;教师要同学生一起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启迪学生以疑促思,通过主题式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探究兴趣;教师不仅要精通一门学科的教学,还要博采众长、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有效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学习。同时,教师还要成为学生的人生指导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规划学生的未来。

未来并不遥远,以个性化、智慧型和开放性为特征的未来教育正姗姗走来,课程体系的变化必然导致教学方式和教师角色的变化。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理应做好准备,整装待发,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