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分布在公路两侧,邻里之间即隔着一定的距离,相对比较独立,又鸡犬之声相闻,可以互相照应,整个小村静谧而和谐。
大凹峪东南方向有一条向南的土石路,通往一个早已无人居住的小村——四岔沟。
四岔沟坐落在双峰山东峰的东南面。据记载,清末,杨姓从小凹峪迁来,在四条山沟交汇处建村,故名四岔沟。四岔沟原来有13户人家,30口人。多年前,人们都逐渐的搬离了这个小村,这里已经多年无人居住了。
废弃的房屋早已坍塌,只有几面残墙淹没在茂盛的杂树之中。水井和旱池也用大石块盖了起来。如果不知道这里曾经是个小村,如果不是仔细搜寻,根本不会发现这里曾经有人聚居。
在村外东北方向,有一个较大的水泥蓄水池,应该是当时四岔沟村里人们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据史料记载,1981年,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大凹峪、 小凹峪、高山台、四岔沟4村联合,截留三王峪老泉水,兴建扬水站1座,把水提上山村,解决这几个小村的用水问题。这个蓄水池大概就是当初修建的吧。
在蓄水池的南面,有一排用石块和水泥垒成的石柱子,顺着山坡一直延伸到山下的深谷中。这排柱子应该是当时提水上山的管道支柱。历经40年风雨,提水管道早已无影无踪,只留下这排石柱,见证着当年的历史。
山下的深谷就是三王峪峡谷,峡谷中的老泉每到夏秋雨季喷涌如注,声势壮观。
小凹峪位于大凹峪的北面。从村委会办公楼沿着公路往北不远就是小凹峪。小凹峪位于长沟的西崖上,与高山台庄隔着长沟遥遥相对。隔着双前子沟能看到大泉村。据村庙碑记载:清初,杨姓由南曹范迁来,在小山凹中建村,故名小凹峪。
虽然叫做小凹峪,但它是这几个村子中人口最多的。原来的凹峪村委会就驻在小凹峪村,辖小凹峪、大凹峪、高山台、四岔沟4个小村。小凹峪共有36户,110多口人。村里有一条南北方向的街道,三十多户人家就依山就势分布在街道两侧。
村子中北部一户人家的门前,有一个大影壁,影壁芯是一个巨大的石刻的“福”字,福字周围是青砖墙体,颇具古朴风韵。
从小凹峪村沿着公路蜿蜒向北,不久就回到了023乡道,完整地看遍了这条丝线般的山区公路串起来的七个小村。这七个只有几户、十几户人家的微型小山村,随着时代的变迁,有的已经完全废弃,有的也几乎已经无人居住,人数较多的小凹峪、大凹峪,实际居住的人数也是越来越少。
对于那些在这里出生、在这里成长的人,那些从这深山小村中走出去的人来说,无论这些小村如何变迁,这里都有他们无法忘却的乡愁,在他们心里,这些小村永远都是闪闪发光的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