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某个后代生了一百个儿子,相貌上都有一个共同点

2020-07-29 12:16:58 作者: 朱元璋的某个

明代笔记《病逸漫记》中比较了明代分封制与汉代分封制的差别。

汉代时,只有皇帝的儿子可以分封为亲王,以后逐代降封,各位亲王的嫡子可以封为侯,其他的庶子只是平民,能够享受的优待是免除徭役。每位亲王的嫡子的数量是有限的,如此,享受国家供养的皇室宗亲的数量不会太多。另一方面,也会出现刘皇叔卖草鞋这样的现象。

相比明朝的制度设计,汉代分封制的做法更为妥当。

王世贞在《皇明盛事述》中总结过明朝的藩国之盛,到王世贞所在的时代,比较大的藩国还有二十四个。王世贞认为,这是明代的一大优点,即使强盛的汉代、唐代都不能相媲美。

王世贞仔细统计隆庆、万历年间在世的皇室宗亲,称得上子孙繁盛,其中,当初明太祖朱元璋的三个嫡子封建的王国秦国、晋国和周国在世的子孙大致有:

秦,陕西西安府,亲王一位,在省,永寿王一位,镇、辅、奉国将军一百七位,镇、辅、奉国中尉五百七位,郡县主君二百四十二位,庶人一百四十九名。晋,山西太原府,亲王一位,在省,宁化、高平、庆成、平阳、西河等王共一十二位,镇、辅、奉国将军一千八十五位,中尉二千二百位,郡县主君一千五百十一位,庶人一百七十名。周,河南开封府,亲王一位,在省,永宁等王四十六位,镇、辅、奉国将军一千三百四十九位,中尉二千五百五十九位,郡县主君一千二百六十五位,庶人一十五名。

其中,单单一位庆成王就生了一百个儿子,而且全部存活下来,除了长子承袭王位,其他的九十九人全部封为镇国将军。家庭聚会时彼此甚至都不认识。但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准头丰隆,个个都是富足之相,十分神奇。

皇室宗亲的数量太多,在某此细小的问题上,也会造成很大的困扰。比如每位皇亲出生的时候,都要向朝廷请求命名,到了婚娶的年纪,要请求朝廷批准婚姻。

负责给他们命名的是礼部的仪制司。具体的规则是按照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的顺序来命名,取五行相生,循环往复之意。比如明成祖朱棣这一代人,名字中间都要带有一个木字旁,下一代就要带一个火,以此类推。像朱棣的六弟、楚王朱桢,死后传位给朱孟烷,朱孟烷之后有朱季埱,朱季埱之后是朱均鈋,以后有朱荣(氵戒)。

问题在于,一代一代的皇室子弟数量太多,每个人的名字又不能重复,时间长了,实在很难找到合适的字眼。礼部的官员就主观创造文字,用五行的偏旁加上另一个文字。

所以,我们在看《明史·诸王列传》的时候,经常能遇到一些怪异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