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子李重俊政变失败身亡,赢家却不是他的死对头,而是另有其人

2020-07-29 12:14:08 作者: 皇太子李重俊

皇太子李重俊政变失败被杀,他的父亲唐中宗很庆幸自己躲过了一次大难,把政变中的避难所玄武门改名为“神武门”,玄武门上的城楼改名为“制胜楼”。

李重俊其实具备了成功的许多条件:从参加政变的成员来看,李重俊调动起来的力量是很可观的。李千里、李多祚的地位不必细说,另一位李思冲是左羽林将军,李承况也是皇室后代,右羽林将军,此外还有独孤祎之、沙吒忠义等人。

更重要的一点:李重俊是皇太子,政变开始时,他调动了足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管这些人是被他骗来的还是暗中的同谋。而且,整个行动也具备了应有的突然性。

反观对手一方,比起当年李世民的对手李建成、李元吉,李重俊的对手武三思父子、上官婉儿、韦皇后、安乐公主等人的实力明显弱了许多,李重俊面对的形势要比李世民更为有利。

但李重俊最终失败被杀,其中的重要原因是整个行动的目标错乱,缺少谋略和规划,轻重不分,关键时刻,大家迟疑不前,心存侥幸。

更要命的一点是:李重俊和他的支持者根本没有搞清楚为什么要发动政变,究竟想要从政变当中得到什么。

也许,莽撞、果断的李重俊的目的仅仅是报仇,是出一口恶气。那样的话,杀掉武三思父子就足够了吗?如果感觉不够,那么他还要杀谁?杀死安乐公主?上官婉儿?或者韦皇后?从李重俊的行动来看,他确实是这样想的。

问题在于,唐中宗允许李重俊这样乱杀一气吗?如果不允许,他会怎么办?李重俊要不要和父皇对抗?不对抗,就意味着认罪伏诛,一旦对抗,整个行动的性质就完全变了,变成针对唐中宗的夺权政变。

针对唐中宗,却又不能控制唐中宗,于是就出现了玄武门前那滑稽的一幕:唐中宗站在高高的门楼之上,短短几句话就瓦解了李多祚的军队。

对比武德年间的玄武门政变:当年李世民初步得手之后,立刻派尉迟敬德赶到唐高祖那里,名为保护,实际上是把皇帝控制起来,并且以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

这是政变成功最为关键的一点。可惜李重俊不是李世民,李多祚也不是尉迟敬德,缺少尉迟敬德的狠劲儿。

李重俊如愿杀死武三思父子,恶气只出了一小半,而他最恨的安乐公主和韦皇后等人却逃过一劫。

李重俊的失败既是他个人的,也是唐中宗李显的。

这次鲁莽的行动极大动摇了唐中宗统治的基础——李重俊死后,唐中宗只剩下两个儿子,一个李重福因为获罪被贬到远方,另一个李重茂年纪还小。

景龙四年六月,唐中宗李显突然死去,这种尴尬的境地立刻显露无遗:他没有一个合格的、有力的继承人。

于是唐中宗最小的儿子李重茂被推上皇位,唐中宗的弟弟相王李旦参谋政事,尊韦皇后为皇太后。随即,韦太后临朝摄政,李旦改为太尉。

韦太后征调各地府兵五万进京护卫,由韦温掌握。又选派亲信韦播、高嵩作为羽林将军,统率万骑营。

韦播、高嵩两个人都是初来乍到,想要在军中树立起自己的威权,平时对待属下的将士们十分严厉。

韦太后想要重走武则天的老路,可她的能力、威望和合法性都无法和武则天相比。而且,这种选择受益的只有韦氏家族。

大家当然明白这一点,所以当李旦的儿子李隆基去找太平公主商量政变之事,立刻得到了积极的响应。

又一次政权的急剧更迭不可避免,许多人会因此人头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