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楠:在忙碌中收获多项原创性成果(潜心科研 砥砺创新)

2020-08-24 09:39:37 作者: 汤楠:在忙碌

积极探索疾病治疗

“每天还要花点时间想想:我做的课题能够对肺疾病的治疗有什么促进”

基础研究与疾病治疗,中间隔着巨大的鸿沟。是划界还是跨域?汤楠选择了后者。

“我总对学生们说:你们来这里做研究,不光要解决科学问题,每天还要花点时间想想:我做的课题能够对肺疾病的治疗有什么促进?”汤楠说,“不但他们在想,我自己也天天在想这个问题。”

她心里清楚,医学转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把自己的研究做扎实,还离不开与临床医生的紧密合作,于是汤楠主动找医生对接。2016年3月,她碰到时任中日友好医院院长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谈了自己的想法。后来,又在全国呼吸病年会上认识了不少相关领域的专家。

自此,与医生合作成为汤楠实验室的常态。一旦在实验中发现与肺疾病相关的蛛丝马迹,她就会主动找医生请教。医生在临床上遇到什么疑难问题,也会和她讨论……日益紧密的合作,结出了意想不到的果实。

特发性肺纤维化(英文简称IPF) 是一种常见的难治性肺疾病,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高于胰腺癌和肺癌,被称作“不是癌症的癌症”。据世界IPF联合协会统计,全球每年新增IPF病例122万。由于缺乏动物疾病模型,其发病原因及分子机制一直不清楚, 医生面对患者求助往往束手无策。

2015年,武慧娟首次在成年细胞周期调控蛋白Cdc42敲除后的小鼠上观察到肺纤维化病变。

汤楠敏锐地意识到,这与IPF非常相似。此后的数年时间里,他们建立了世界上首个特异性肺纤维化小鼠疾病模型。

在几位医学领域专家的帮助下,汤楠实验室与北生所和清华大学的相关团队联合攻关,从细胞行为和分子机理双重层面阐述了进行性肺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机制。2019年12月,相关论文在《细胞》杂志发表后,在国际同行中引发极大关注,认为该研究“找到了开发治疗IPF新药的关键”。汤楠还与北生所的隋建华团队合作,针对在实验中发现的分子靶点研发治疗IPF的药物,明年有望申请临床试验。

每天早晨7点左右到办公室,晚上八九点才离开,节假日基本在实验室度过……如今,回国8年,汤楠还和当初一样,忙碌并快乐着。“我们现在的研究课题,从最开始的一个扩展到八九个,每一个都有很好的前景。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遇到了非常好的科研环境、学生、合作者。我们会继续努力,做出更好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