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来,一些小区垃圾分类陷入困境:厨余垃圾高温腐败,臭味难闻,居民不愿破袋投放。而且一些小区清运时,各种垃圾混装混运,垃圾站里一片狼藉。
鹏润家园
混装混运太粗放
桶站脏臭不消毒
“实行垃圾分类以后,暴露在外的垃圾反而让我们更闹心。”家住丰台区鹏润家园的胡先生反映,小区实施分类以来,垃圾却经常不能及时清运,蚊虫滋生,影响环境卫生。
8月11日一早,记者来到鹏润家园,在居民的指引下,查看了小区里5个垃圾桶站。每个桶站的垃圾桶种类不一,数量不同,但都显得很脏乱。可回收和其他垃圾桶里都装有瓜果菜叶、剩菜剩饭等厨余垃圾。垃圾桶大都已经装满,大大小小塑料袋装的垃圾从桶站蔓延到小区道路上,地面上还散落着酒瓶、果皮纸屑,甚至用过的成人型医用护理垫。垃圾桶站蚊蝇乱飞,气味更是难闻。扔垃圾的居民大都捂着鼻子,加快脚步。
8时左右,小区开始清运垃圾。记者在不远处观察,发现这些车辆、人员和清运过程都不太专业。只见一辆普通保洁用的电动小卡车驶入垃圾站,车斗的栏板被加高到近2米。四五位保洁员七手八脚地将不同垃圾桶里的垃圾全部倒入车斗,司机站在车斗里用脚使劲踩踏几乎要溢出栏板的垃圾,腾出一些空间后,再把黑色大塑料袋装的垃圾压在表面。而垃圾桶站一片狼藉,撒满了掉落的垃圾,保洁员将垃圾扫成一堆再装回垃圾桶里。保洁员清扫完地面,垃圾车缓缓开走,大塑料袋装的垃圾在车斗和驾驶室的顶部摇摇欲坠。
从居民发来的清运视频中记者看到,有时保洁员把整桶垃圾倒在地上,把可回收物挑拣出来,收集到一个大塑料袋里,同时把成袋的厨余垃圾拎出来,破袋后倒入厨余桶里,剩下的垃圾再铲到车斗里。令人有些惊讶的是,有些保洁员既不戴口罩也不穿工作服,清运过程中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污染的措施。
据居民说,鹏润家园小区大约有两千多户人家,物业每天两次清运垃圾。现在的问题一方面是垃圾投放设施不足,桶站设置不合理,没有分类指导员;另一方面是物业的保洁管理混乱,每天清运垃圾时,地面上的污渍只是随便扫一扫,既不冲洗,也不消毒。
业主们曾就小区垃圾分类问题多次向物业投诉,可效果不明显。
富莱茵花园
厨余垃圾清运不及时
志愿者只分拣难“指导”
读者李先生反映,永外街道富莱茵花园小区厨余垃圾桶设置少,而且桶站设置不合理,导致有的垃圾桶空置,有的垃圾满冒,晚上小区里垃圾堆积,影响环境卫生。
8月7日,在读者的带领下,记者来到现场了解情况。富莱茵花园小区共有15栋楼,在小区绕行一圈,记者发现该小区共有7个垃圾桶站,垃圾桶站多设在几栋楼之间。厨余垃圾桶数量偏少,有的厨余垃圾桶早已满载冒顶。其他垃圾与可回收物混杂,垃圾桶外还有一袋袋垃圾堆放在地面上。由于小区车位紧张,有的车辆紧挨垃圾桶停放,居民无法走近打开桶盖,只得将垃圾扔在桶外。
在5号楼下,记者注意到,这里的垃圾桶站承担着周围多栋楼的生活垃圾投放。然而,因桶站空间较小,设置垃圾桶数量不足,只有一个中号的厨余垃圾桶,所以垃圾常常堆放在地面上。晚上,小区多处垃圾桶满冒,散发异味。
记者偶遇小区指导垃圾分类的一位负责人。据他介绍,担任小区垃圾分类指导员的志愿者一共6人,分为上午7点到12点、下午1点到6点两班看桶。对于小区目前垃圾分类的状况,他也很不满意:“一来人手少,根本不能兼顾这么多垃圾桶。二来很多居民丢下垃圾就走,根本不听指导员劝说。尤其是晚上,垃圾分类指导员下班后,不少居民更是随便扔垃圾。其实,现在分类指导员承担更多的是二次分拣工作,基本谈不上指导分类。”由于夏天天气热,厨余垃圾易散发异味,一天至少两清。“但即使这样也清理不过来,晚上仍有垃圾堆积。”
居民则希望小区能多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合理规划垃圾桶设置点位,确保分类后有足够的垃圾桶装,从而改善小区环境卫生。
值得借鉴
晨月园
回迁小区垃圾分类如何“逆袭”
晨月园原为海淀四季青镇村民回迁小区,2007年入驻,8栋高层住宅楼共有2304户。由于交通便利,小区出租户特别多,有些住宅甚至被当成了周边商户的员工宿舍,实际常住人口超过8000人,几乎是周边同等规模小区居住密度的两倍。
社区书记李楠快人快语,她直言:“1.2元的物业费,10多年就没涨过,这硬件设施,这保洁水平,跟周围的商品房小区没法比。由于居住密度大,外来租户又多,垃圾分类难度可想而知。”
一位居民告诉记者,提起过去小区的环境卫生,只能用“呵呵”俩字形容。小区里装修垃圾特别多,“出租户入住时,叮叮咣咣一通装修,破马桶、碎瓷砖堆放在小区的角落里没人清;退租搬家时,破旧床垫家具随意扔在小区绿地里,也没人管。”
比起周边商品房小区垃圾分类的一步到位,晨月园则是靠物业、社区和志愿者齐心协力,一点点儿干出来的。为了支持垃圾分类,今年5月,物业增加了保洁员,负责刷桶运桶,还设立了专门的厨余垃圾桶清洁站。6月,物业更换了全部垃圾桶,配齐了4种颜色的分类垃圾桶。7月,垃圾驿站翻新,居委会设立了新的分类宣传牌,物业还给每个家庭配发了绿色的厨余专用垃圾桶。如今,小区即将给每个24小时驿站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公布垃圾分类红黑榜。
听上去稀松平常,干起来困难重重。李楠介绍,按照设想,他们在小区西门、北门设置了两个24小时驿站,距离较远的6栋居民楼设置了6个定时的桶站,除早晚两个时段,垃圾桶全部撤除。“试行结果让人崩溃,绿地里、楼道里到处是乱扔的垃圾。”后来只好改为8栋居民楼,设置8个24小时驿站,每栋楼招募10个志愿者,分三班倒看桶。经过4个月的磨合,小区的垃圾分类模式才算基本建立起来,居民也逐渐适应了分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