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山”下的巡检工
张传武
7点刚过,中国能建葛洲坝水泥所属钟祥公司熟料烧成工段巡检工徐红平就来到岗位,开始一天的巡检。
汗流浃背
8月11日,在冀东油田高124X3井作业现场,工人们正冒着高温进行压裂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杨军 吴平瀚 摄
他巡检的主要范围是水泥熟料烧成系统的大窑及前后工序设备。长60多米、直径4米多的大窑是水泥生产的核心设备,也是高温设备。正常情况下,窑皮温度300℃以上,大窑轮带150℃以上,窑外辐射温度在80℃以上,是职工们心中的“火焰山”。
40岁的徐红平自10年前分到这块“责任田”后,便成了“火焰山”的忠实护卫者,3对托轮、油路系统、100多米高的预热系统及出料系统等30多个部位是他每班关注的重点。工作程序看似简单,可要求极高,必须与这些高温设备几乎零距离接触,详细记录每个检测点的数据,一遍下来至少得40分钟。
“现在这样的高温天,在窑上巡检连穿汗湿的衣服都是一种奢望。”徐红平说,“汗水湿透的衣服,只要一踏上大窑和预热器旁的巡检通道,马上就被烤干,连衣服都是烫的。”
大窑是生产的核心部位,为确保安全运行,徐红平每次巡检总是特别细心,每班要来回巡检10趟以上。
14点多,气温达到38℃,徐红平再次踏上大窑旁的巡检通道。在做好防护的同时,他特意在身上加了一件厚外套。“一进入大窑现场,热浪就扑面而来,全身燥热,脸部有被灼伤的感觉。只有把衣服穿厚些,才能减轻热浪的侵袭。”徐红平说。
一遍巡查下来,满脸通红的徐红平坐在窑尾的一块阴凉地上,拿出矿泉水,一仰脖子“咕噜咕噜”连喝了两瓶。瞬间,豆大的汗珠“啪啪”地往下滴,已烤干的衣服又湿透了。
“真是爽呀!”徐红平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笑着说。10年来,在这个岗位,他都是这么与高温抗衡的。
铁轨旁的“指挥家”
刘猛
顶着烈日,常州火车站奔牛站调车一班的调车长钟燕磊正在传达2号调车计划,连接员周全、刘富晶、姜舒依次复诵。
8月的江南,温度持续升高,炎炎烈日照在纵横交错的铁轨上,灼人的热浪近乎让人窒息,这个由4名90后组成的调车组,冒着高温在车站和货场的轨道间来回奔走,一刻没有停歇。
“一列车中不同的货物有不同的去向,我们的工作就是把车列拆解开来重新编挂,把货物运到它们要去的地方。”调车长钟燕磊介绍道,在对车辆进行编排后,具体的连接、加挂等工作都得由人工完成。一天下来,一名调车员要不停地跳上跳下上百次,重复摘接管几十次。
“十车、五车、三车、一车,减速,停车!”列车停稳,设置好防护后,调车员周全快步走到两节车厢的中间位置,半蹲下身,双手各拿起两节车厢的一根黑色橡胶风管,迅速将中间的搭扣一扣,制动风管就算连接上了,动作熟练而标准。
这种站着不动就一身汗的天气,调车人员一个班下来要出好几身汗。上车、下车、摘挂、防溜一连串动作下来,平均每天来回要走10公里以上。“水喝下去感觉瞬间就变成汗流出来。”周全说。
炎炎夏日,车厢、铁轨表面温度达到52℃,调车组的小伙子们却必须与它们亲密接触。调车员姜舒牢牢抓住炙热的车把手,身体贴在滚烫的车帮上,与启动的车列一起牵出。
为了确保安全,每名调车员都严格按规定穿好长袖工作服,带好手套,扎好安全带,除了头颈部,浑身都包裹得严严实实。他们常常一干就是两三个小时,汗水不住地淌,上一天班通常是两三套工作服倒着穿。“不夸张地讲,我们每次把洗衣粉和衣服一起放进洗衣机,根本洗不出泡沫,全都是汗!”钟燕磊笑着说。
作为铁轨旁的“指挥家”,调车长必须掌握所有作业人员的位置以及班组成员正在执行的任务,无时无刻都要计算推进车列前端的位置。“调车工作安全风险大,调车长责任尤其重大,既要关注作业标准化的执行情况,也要关注作业人员的动态,安全是我们头脑中一根永不松懈的弦。” 钟燕磊说。
11点的太阳直射钢轨,两车列之间密不透风,只有铁皮散发出滚滚热浪,来回一趟就是一次“免费桑拿”。这批作业结束已是晌午,调车组成员的工作服后背上结了一层雪白的盐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