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缕温暖的光:本钢好人丁显军

2020-08-29 12:19:02 作者: 他,是一缕温

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会在你需要的时刻伸出手,他们就像是冬日里温暖的光,让困窘的人看到希望,让无助的人有了依靠——丁显军就是这样的一个“好人”,他不十分强壮却格外宽厚,他并不富有却愿意倾尽己能。

14年,把好钢水质量关口

摇炉工是板材炼钢厂最脏最累的岗位之一,也是转炉炼钢的最后一道关口。每天,丁显军站在距离出钢口不到2米远的位置,眼神专注地观察钢水质量,500多摄氏度的钢水烤得人灼热难耐,汗水顺着脸颊不停地流淌,但他依然身姿笔挺,犹如一位站岗的军人。

没错,丁显军的确是一名军人,曾经是,现在也是——

1992年,18岁的丁显军参军入伍,从河南省鹿邑县来到本溪,在部队服役的12年,他表现突出,多次受到部队嘉奖,5次被授予优秀士兵荣誉。2004年,30岁的丁显军脱下军装,成为了一名本钢职工,2006年,他被分到板材炼钢厂炼钢作业区炉前摇炉工岗位,而这一干就是14年。

在工作中,丁显军依然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面对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他总是二话不说默默做好,从来不言苦与累。作为摇炉工,丁显军深知钢包底吹氩是保证钢水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更是预防钢包大翻最有效的安全措施。为了确保钢包底吹氩的正常使用,多年来,每个班他都要钻到钢包车底下检查好几次,“班前、班中、班末都要检查,反复确认没有问题才行,不能因为一点疏忽大意影响到生产。”他总是这样对身边的人说。

在他眼里,安全大于一切。作为班组里的安全员,大家休息时,他从不闲着,根据当天生产实际情况写安全提示、整理各类安全规程和记录、为安全联检提建议、到现场检查安全隐患……他还在班组里建立安全互保对子,让老职工与新职工、细心人与粗心人搭配互相帮助、彼此督促。由于工作认真到位,多年来,他所在的班组多次被厂里评为优秀安全班组。

“我师傅实在、热心,做事特别认真。”丁显军的徒弟、炼钢作业区下料工杜文明说:“从我认识他以来,除非有极特殊的情况,他从来不请假,记得我刚到炼钢作业区的时候,有一次,他肠梗阻的老毛病犯了,疼得直不起腰,还坚持工作,班长看见后硬把他给‘撵’回家了。可他不放心我一个人在岗位上,回家的路上打电话反复叮嘱我工作重点、安全事项,等我下了班,他又打电话问我生产情况怎么样,有没有异常。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师傅看到作业区很多职工的嗓子、气管都不太舒服,他就自己掏钱买了许多胖大海、金银花,分给各个班组,让大家平时泡水喝,像这样的事太多了。以前,我以为好人就是不做坏事,但认识师傅以后,我觉得好人还要心中有大爱,凡事不只想到自己,还能尽己所能去帮助他人,也因为有了他的带动,我们班组氛围特别好,大家彼此关心,互相帮助。”

24年,无偿献血奉献社会

在丁显军家的书柜里,摆满了厚厚的献血证书和表扬信,“全国献血铜奖”“全国献血银奖”“全国献血金奖”……这是他最宝贵的财富。

回忆起第一次献血的经历,丁显军笑着说:“1996年夏天,我当时还在部队,我在火车站等车,听见旁边无偿献血车上的医护人员在聊天说:‘今天天气热,献血的人太少了。’我看时间还来得及,就过去问:‘你们看看我能献不?’从那以后,我差不多每半年多就去献一次血,一直坚持到现在。”

谈到献血的初衷,还要追溯到丁显军参军时在部队卫生所的经历。他是团里的卫生员,曾遇到急需输血救治的情况,那种生命危急时刻对血液的迫切需求使他时常想到:“或许,我的血可以帮助到另一个生命。”就是这样单纯的想法,让他坚持24年无偿献血,累计献血达两万多毫升,其中,光血小板就捐献30多次。他说:“只要国家和社会有需要,我的身体条件允许,我会一直坚定地在这条路上走下去,希望我能尽自己有限的能力帮助更多人。”

在部队时丁显军学过医,还专门到沈阳军区陆军总院学习过疾病预防及防疫病诊治,并靠自学拿到了本科文凭,10多年来,他义务为桥头镇的父老乡亲看病达数百次。75岁的高大爷患有肺病多年,每逢春秋季节病情就会加重,丁显军在部队时便常常帮助高大爷打点滴、量血压,而今,丁显军已经离开桥头镇十余年,但每逢春秋换季,无论工作多么忙碌,他都会抽出时间回到桥头镇看望高大爷,为他打针、检查身体。

不仅如此,他还曾在市场买菜时捡到钱包,主动联系派出所找寻失主;坚持多年帮助邻居孤寡老人劈柴、腌酸菜、修葺房屋……一面面锦旗、一封封感谢信的背后是一个个无私奉献的小故事。

“帮助别人的时候,我心里特别高兴。”在丁显军看来,付出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幸福体现。他不在意付出背后的价值和是否值得,而是享受于帮助别人时自己内心的快乐和满足,而这个世界,也正是因为有了像丁显军这样的人,才变得更加美好、更有温度!

来源:本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