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心灵陪伴者的44天

2020-08-30 11:21:42 作者: 【坚决打赢疫

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睡眠科主治医师卢卓丽正在接听心理援助热线。(图由被访者提供)

新疆网讯(记者陈彦仿)“7月17日,城市按下暂停键的那一天,我的同事们积极报名,58人的心理援助志愿者团队当晚成立。至此,这支队伍已经陪伴这座城市、陪伴共同抗疫的人们44天了。”8月29日,当记者提到心理援助志愿者的故事,这是让新疆泰能心理学校国学研习中心主任曾莉娅为之感动的第一件事。

他们是乌鲁木齐600名心理援助志愿者团队中的一个代表。当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开展“爱在传递”各类防疫志愿活动之后,心理援助志愿者发挥了“枢纽型”社会组织最大效能,发挥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有效补充了防疫工作力量。

一则推文,引来58名老师加入

曾莉娅是新疆泰能心理学校国学研习中心主任,她加入心理志愿者服务团队,是源于一则推文。

“今年大年初二,我在手机上看到沙依巴克区文明办的一则推文,文中称需要心理援助志愿者,当时我就准备加入。当我把这则推文发送到学校群里后,立即有12名老师报名加入。7月17日,乌鲁木齐再次按下暂停键,我们学校的老师在群里又问我,大家什么时候上岗,已经做好了准备。

就这样,58人的心理援助志愿者团队当晚成立。”曾莉娅说,要接受这项任务,不但要做好自己吃苦的准备,更重要的是争取到家人的支持。

“家人对我的支持太大了。”这次居家,曾莉娅宅在妈妈家,她说,只有吃饭时能坐在餐桌旁10分钟,其余时间基本都是拿着电话在工作。三餐是由妈妈准备,换下来的衣服也都是由妈妈代洗。

曾莉娅的经历只是众多心理援助志愿者的一个缩影。诸位志愿者中,凌晨三四点还在接电话的大有人在,清晨7点不到就被电话铃声叫醒开始工作的也不在少数。每通电话少则20分钟,多则一个半小时,志愿者们基本没有喝水的时间,很多人嗓子都哑了。

在心理志愿服务过程中,有一件事,让曾莉娅非常感动。“当时,一位76岁河南籍老太太打通电话,因为对疫情的不了解,她表现得很烦躁,对于80岁的老伴的偏瘫病情,她也非常担心。接到电话后,我先稳住老人的情绪,之后在心理志愿者服务团队群里寻找河南籍志愿者,希望他们用家乡话来做这次疏导。”曾莉娅说,这次的疏导很成功,老人说,志愿者用家乡话和她聊了很多,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心里敞亮了许多。

“每当通过心理干预疏解了一位咨询者,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曾莉娅说。

感同身受,我是一名心灵陪伴者

卢卓丽是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睡眠科主治医师,此次志愿服务期间,她负责接听市民情感热线,处理夫妻感情、男女朋友感情冲突等问题。“我要做的是一名心灵的陪伴者,当和对方感同身受时,电话那边会产生共鸣,情绪也能逐渐稳定。”卢卓丽说。

在心理疏导中,卢卓丽有自己的流程和经验。倾听,鼓励对方表达出来;共情,告诉对方这些情绪是一种正常的反应;最后,帮助他们找到身边可以挖掘出的资源,走出难关,直到树立信心。

情感热线中,一般女性会哭得很厉害,卢卓丽不会过度干涉,等对方哭够了,再帮她分析。这种过程就像垃圾分类,听对方道出心里的垃圾和负面情绪,再进行分类,找到可回收和可加工再利用的。

卢卓丽两个手机换着用,并随时充着电,每天电话从早到晚基本不断。她说,长时间居家,可以是夫妻关系的黏合剂,也有可能让夫妻关系变得更紧张,所以,我们的工作就需要更加精细化。在这个过程中,心理援助志愿者们也会有心累、需要吐槽的时候。卢卓丽说,一般咨询师会相互纾解心结,或者从专业书籍中寻找答案。

随着居家生活接近尾声,情感倾诉的电话也越来越少,卢卓丽会对案例进行回访,反馈的信息让她非常满意,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得到解决。她说,当回访时,电话对面传来一句“谢谢”时,她的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和获得感。

和卢卓丽的电话采访即将进入尾声,她分享了当时她的微信对话框里弹出的一位曾经的咨询者发来的信息:“老师,谢谢您的陪伴和帮助,城市按下了重启键,我的心情也好了。再次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