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0岁,我住家里

2020-09-04 07:56:00 作者: 今年30岁,

宫学萍认为,30岁的年轻人,心理上就是要努力地勇敢独立起来,哪怕父母对你某些选择,反对态度很强硬。“不管是跳过去、绕过去,还是撞个洞冲出去,你得出去,进入真正的社会里。把自己‘立’起来,未来你的爹妈才有所依靠。这是你的任务,是所有新年轻人的任务”。

温柔而坚定地作出你的选择

90后姑娘林怡,工作6年,即将迎来30岁生日。她给自己的生日礼物是:用自己工作以来攒下的积蓄,以及家人和朋友给予的一定支持,拥有了一套属于她的房子。这个礼物意味着,林怡终于过上独立的生活。

“随着年龄增长,我很想拥有自己的空间,住在家里难免会受到父母影响。我也不想因为自己忙碌的作息打扰到他们。还有一个想出去住的重要原因是,我妈一直催着我相亲。”

和父母一起住的林怡,坦言或许是性格温和使然,回顾这些年,其实几乎没有和父母爆发过什么激烈争执,总体而言是“和平而有爱”的。

面临和父母在生活层面的“分歧”时,林怡更多时候采取的做法是:听进去父母的声音,但是最终依然默默作出自己的选择。

比如选择购房地点时,林怡和父母心平气和地沟通,选择了一个离工作单位近、且靠近多个好友家的小区,这样让父母放心,“生活是有熟人照应的”。

业余喜欢摄影的林怡,很希望在新房里打造一个“家庭摄影棚”,自己购置背景板、幕布、伸缩架、打光灯等,父母觉得这是“浪费居住空间”,不同意。而林怡则打算待自己充分研究透彻,并“试运行”成功后,再向父母证明这项爱好的可行性。

宫学萍指出,30岁子女和父母同住,发生分歧时,“温柔的坚定”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应对态度。

在宫学萍看来,有些年轻人认为“父母不理解我”“父母控制我”,这一类问题,无论是关乎事业、感情还是日常生活,解决、化解方案很多,而基本宗旨就是——做自己,巧妙捍卫住你在每件小事上的独立。

“成年人的姿态是:你们有你们的生活,我有我的生活。互相可以给予家人的支持、照顾和安慰,但是我们每个人对自我的生活负责。”宫学萍表示,如果30+的年轻人能用无形的方法划清“内心界线”,和父母住完全没问题;如果实在划不清,也可以考虑划分“物理空间”,单独搬出去住。最终结果,都是为了“过渡到一个成年人的姿态”。

“和父母同住,你的姿态不是孩子的姿态,而是一个和他们共同生活的人;再过10年后,你就是支撑这个家的人。”

宫学萍提醒,当子女年龄渐长,其角色的过渡、家庭的“权力更迭”是必经之路,子女应当逐渐掌握家庭生活的大部分重大决定权。她表示,在“过渡初阶段”,子女和父母双方的不愉快、不舒服是难免的,然而健康的家庭,不该吞噬或压抑掉这一部分“成长之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