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役军人:小时候吃变味的红薯过冬,如今光盘对我而言是一个习惯

2020-09-04 17:26:46 作者: 现役军人:小

“平常大家习以为常的蔬菜水果、米面粮油,在我工作的地方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宝藏’。因此我格外珍惜一餐一食,更不允许浪费食物的情况发生。”在伊萨卡社区,范海博是一名当之无愧的“光盘达人”。

吃多少盛多少、餐餐吃光,用行动影响身边人珍惜粮食,对范海博来说,“光盘”是他的生活常态,他同时也希望社会上能有更多人去践行“光盘行动”。“都说要‘忆苦思甜’,我曾经历过物质资源贫乏的年月,也曾到过环境严酷的边关,正是因为自己的切身体验,才更明白食物得来不易。”范海博说。

作为一名现役军人,范海博曾长年驻扎在边关,不同于水草丰沛、稻米常熟的江南水乡,边关严峻的生存条件下,食物要缺乏得多。“在那里,每年都有大雪封山期。封山期间,部队一周才能供应一次蔬菜,运输蔬菜一个来回需要五六个小时。”范海博说,在他工作地还有一个海拔较高的阵地,在那里米面粮油和生活用水都要靠人力从山下背上去。“负重上山一般情况下需要2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山顶。”范海博道。如此艰苦的环境下,范海博和他的战友们格外珍惜每一粒米、每一片蔬菜。“现在部队的伙食待遇虽然改善很多,但是珍惜粮食的作风却丝毫没有改变,吃多少盛多少,一点不剩。”

“光盘”的习惯不仅受到部队生活的影响,还来自家庭环境的熏陶。“小时候家里生活条件艰苦,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对土地和粮食有着深厚的情怀,绝不允许我浪费一粥一饭。”范海博回忆,有一年冬天遭了灾,家里种的红薯全被冻坏了,但是父母舍不得丢弃,全家人吃着变味的红薯度过了那个冬天。他对这件事感触很深,珍惜粮食的观念就此根植于心。“其实节约并不是提倡这种不健康的饮食方式。但是希望通过珍惜粮食,让那些忍受饥饿的家庭能吃上白米饭,而不是‘变味的红薯’。”

如今,范海博的“光盘”习惯也影响着他的两个孩子。“孩子们年纪虽小,但都懂得珍惜粮食。尤其是我的小儿子,才上幼儿园的他已经会背诵‘粒粒皆辛苦’的古诗,每次吃完饭后都会亮出吃得光光的盘子,还会叮嘱哥哥不要剩菜剩饭,像个懂事的小大人。”范海博笑着说。

“光盘对我而言,不是一项任务,而是自然而然的一个习惯。”范海博说道。作为一名军人,珍惜粮食是部队的优良传统;身为一位父亲,勤俭节约也是他教给孩子们的重要一课。(记者 尹思燃 通讯员 郑元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