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号的《开学第一课》,其中部分内容就是以新冠疫情防控为故事背景,这让不少年轻的学子们再次燃起对“医护”职业的了解与敬畏。
昨天上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举办了“我是医学接班人”活动,不少对医学感兴趣的孩子与这份“天使职业”有了“亲密接触”。
早上九点,儿童医学中心特诊部活动室,来自上海17所中小学的学生代表们,穿上崭新的白大褂,挂起工作牌,“小小医生”正式上岗啦!
“他的头不小心撞了一下,现在头上有皮破出血,肿了起来,准备要送医院,但是过程中要先暂时处理一下,由你来模拟这个动作......”为小小医师们带来第一课的是儿童医学中心特诊部副主任医师童学波。
遇到突发外伤情况,
这些十多岁的孩子们能给予什么施救帮助?
不同的身体部位如何区别处理?
包扎伤口有何要领?
外伤消毒又有何讲究?
别急!细致深入的外伤包扎处理课堂,
让每一位孩子动手模拟包扎,
实实在在的施救要领牢记心中。
??
来自浦东南路小学的学生蒋思齐是17位体验者中年龄最小的,但她学得可是最认真的,一套要领说起来头头是道:“在包扎的时候一定要压住伤口,不要流出血来,在学校里面如果遇到男生打闹不小心出血时就用得到。”
来自立达中学的冯天栎则细致地关注到,在擦碘伏消毒时医生的手法都不一样,她告诉小布:“干净的伤口从内到外清洁,不干净的伤口从外到内清洁,是有区别的。”
童医生告诉大家:“在外部环境中,如果不做清洁处理的话,有时候容易造成感染。如果有条件的话,用消毒物品及时进行局部清洁,可以减少感染的机会,包括在学校里面,自己可以做得到的事情不一定非要等到了医院再处理。”
“其实,不管是婴幼儿还是老年人,都容易发生异物吸入的情况。我们把肺脏想象成一个气球,气管就是气球的气嘴,当腹部受到冲击时,肺和腹腔之间的膈肌将会上抬,这时肺部就会像气球一样受到挤压,当气体受到挤压时则会把异物从气管里抽出……”结合简单的物理知识,特诊部医生以“生命的拥抱”为情景,针对如何用“海姆立克法”来应对异物吸入状况进行生动地讲解和操作。
“把你的一只脚伸到他的两脚中间,摆成弓步姿态,然后摸到他肚脐眼两指上方,抱住他快速地1!2!3!4!5!一直到异物从他嘴里吐出来为止。”
下课后,小小医生们参观了儿医中心的就医环境、智慧化就诊流程以及各个科室。小布了解到,“我是医学接班人”医教体验,不仅仅是将医学知识进行传播,更是鼓励孩子们多多实践,将学到的医学专业知识用于生活,也是激励孩子们对医护职业产生尊重和热爱,并融入成长梦想。
来自上海市建平中学的学生张亦悦是名“医二代”,她说:“在看《开学第一课》时,回顾了全民战‘疫’,我对医生护士都充满了敬佩之情。我的妈妈也是护士,所以我对医学非常感兴趣。我知道有个成语叫医者仁心,我之后也想成为我妈妈这样的人,可以救助更多的患者。”
儿童医学中心特诊部主治医师夏慧告诉小布:“其实大部分孩子对于医务工作的认识,是来自于他们平时就医的过程,有些还是从影视上得到的一些内容,其实这些都不是客观真实的我们医务工作者的情况。我觉得医学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其本身自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是它的魅力所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医务工作,让那些有上进心有责任感的孩子,能够更好地加入到我们的‘接班人’当中,将来他们也许会成长并加入医师队伍,成为非常优秀的一员。”
文字:李理
摄影:沈宇光 陆杰
编辑:王雨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