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飞:利用新传播技术重塑人文雅趣

2020-09-08 03:30:30 作者: 吴飞:利用新

作者:浙江大学公共外交与战略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吴飞

西汉《淮南子》有言:“凡人之所以生者,衣与食也,今囚之冥室之中,虽养之以刍豢,衣之以绮绣,不能乐也。”人的独特之处,正在于从不满足物质的需求,总希望超越一般动物性的存在。苏格拉底主张“认识自我”,米歇尔.福柯则认为人们不仅要认识,还要创造。《论语》概括说,人的精神生活存在于“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礼、乐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基本冲动。

“从你的歌声中听到了远方的诗、家乡的爱、生活的苦、恋人的情、追逐的梦…”这是一位网友在抖音账号“广西吴恩师”视频下的留言。夜晚站在深圳白石洲的街头,打工者吴恩师穿着总价不超过100块的T恤、短裤、拖鞋,拿着一把吉他,一个音箱,守护着自己的音乐梦。

在在柴米油盐日常生活之外,我们同“广西吴恩师”一样,希望有“一些不普通的事”,这种不普通的事,就是生命的诗意。寻找生活的诗意是人的天性。在1953年撰写的《象征、想象与实在》文章中,拉康认为,想象、象征与实在构成了人类栖居的三个基本维度。他指出,想象和象征是一对双重性概念。想象是人们关于现实的直接生活经验,它是事物向我们呈现的表象之域。象征界是构成我们现实经验的隐形秩序。实在界包括了外在现实世界,还涵盖了拉康所说的“不可能之物”。拉康解释说,爱就是将“我们所没有的东西”提供给某个“并不接受它”的人。在这里,“爱”首先是想象性的,它“提供我们所没有的东西”,因此属于象征界;而“某个并不接受它的人”代表了实在界所指出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不过在传统的理念中,艺术和美似乎远离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甚至与大多数人没有什么关系。尼采在《悲剧的诞生》就指出,“艺术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来的形而上活动。”他认为“艺术不只是对自然现实的模仿,而且是对自然现实的一种形而上补充,是作为对自然现实的征服而置于其旁的。”虽然,我们也认为,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很快我们便会强调艺术要高于生活。但这里的艺术,不过是一种文化产品的形式,往往是指一种被静态记录下来的媒介化形式物。这种艺术物与人的关系,是抽离的,只是一种欣赏的对象。甚至没有艺术和美的训练,普通的大众没有欣赏的能力和资格。因为它是宫廷的,是精英阶层小圈子里的趣味。

确实,在大规模的机器复制技术出现之前,艺术与普通人没有关系。但随着石版印刷术、摄影术和声音复制技术的发展,艺术作品的神秘莫测的光晕逐渐消隐了。艺术品的膜拜价值让位于欣赏价值,消遣的感受性解难构了传统精英权力对艺术的垄断,传统美学陷入了困境。

今天,肯定还有不少人怀疑技术与审美的促进作用度。但细想来,如果没有技术进步,我们就只能停留在哎唷嗨唷的原始美学和艺术欣赏情景中,正是因为有了技术,我们这些普通的人才有可能与蒙娜丽莎有切近的感受,宫廷美学才会进入大众美学,全民审美才能达成。

生活中的情趣,是流动的,是实践的,不是静态的艺术品,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有一次孔子与弟子们聊天,在谈及志向时,曾点说他憧憬的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对这一想象给予了肯定,他回应说“吾与点也”。是呀,在暮春三月,与三五好友,在河中嬉戏,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歌,一路走回家。不正是一种诗意的生活么?而这种情趣,不正是后代的著名词人辛弃疾最为欣赏的么?“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不是美学理论的崇高趣味,而是普通人的日常诗性之所在。

但这种日常实践性的情趣,稍纵即逝,只有通过文字或者其它的符号手段记录下来,才可以留存下来,为自己的记忆加上一层保护,也让别人可以凭借媒体的再现来感受。诚如黑格尔所言:“感性观照的形式是艺术的特征,因为艺术是用感性形象化的方式把真实呈现于意识。”

彼得·达尔格伦(Peter Dahlgren)在研究电视时指出,电视处于我们日常生活“符号环境”的中心位置,它一方面从量上(高普及、高收视)影响我们的社会认知,另一方面则是它在质上拥有一种创建“文化合法性”的能力。不过,报纸和电视这种传统的媒体因为只是一种单向传播渠道,而且需要依赖专业的人士来制作和生产,因此就算它们进入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空间,但仍然是一个外在于人的身体的它者。人们只是阅读和观看,却无法参与,更无法自由地表达运用。

进入短视频时代,新技术平台可以将人文雅趣的内容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起来,而移动性的电子媒介,可以成为普通人的文化创造工具和接受工具,比如智能手机已经不再是我们身体之外的东西,而就是我们的类器官了,是真正的人体的延伸。短视频的形态,在很大程度消除了传播的符号性障碍,毕竟人类信息传播80%的内容,是通过语言符号之外的手段进行传播的。因此,老外就算不懂抖音中的昆曲的语言,但仍然可以透过画面去感受甚至看懂昆曲的表达。

短视频的内容有“个性、好玩”,且易于创造生成,也便于转发和传播。也比较能够满足青少年表达和展示自我的需求,让他们在创造中获得“精神享受”,同时因为有相近的生活趣味,相关的内容也很容易在用户间引发共鸣,带来自发传播。所以,许多优质的短视频的传播量都很大。美国社交媒体网红Pierson Wodzynski,是一名21岁的在校大学生,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粉丝群,在YouTube、Instagram、TikTok上分别吸引了50万、45.5万、410万粉丝。Wodzynski表示,她的粉丝喜欢看她表演的一些喜剧片段,而对于TikTok的禁令,她也表示了自己的担忧:“TikTok是一个很棒的手机应用,可以帮助我逃避现实生活的重压,它拥有庞大的音乐曲库和强大的编辑功能,这些都是其他社交媒体APP没有的。TikTok是如此与众不同”。传统的艺术,需要借助这样的渠道,进入更广阔的传播空间,让艺术与美,真正成为普通人的素养。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