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情岁月《怀念著名表演艺术家鲁园老师》

2020-09-20 23:34:35 作者: 深情岁月《怀

将德艺升华为精神的谷穗老人

——怀念著名表演艺术家鲁园老师

作者:常英华

著名表演艺术家鲁园老师离世时,新冠肺炎正肆虐,网上几句滞后而简单的讣告,就匆匆告别了社会各界关心她的朋友,这很符合老师低调、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为人。我想起老师曾和我说过的话:“谷穗因饱满而低头,做人因谦逊而立世”顿时泪如泉涌。论学识,鲁园老师为五十年代的南开大学毕业生,那个时代凤毛麟角的天之骄子;谈事业,她兼朗诵、播音主持、译制片导演和表演艺术于一身,才艺全面开花,特别是表演艺术曾荣获飞天奖、金鹰奖等多项荣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依然没有放弃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像极了一个沉甸甸的谷穗,将身躯深深扎向泥土……

在没有认识鲁园老师之前,我是通过她塑造的电视银幕形象喜欢上她的。当时我想,自己若能有这样一位朴实善良又率真的奶奶该有多幸福。这个愿望很快就在2012年实现了,那时团市委举行建团90周年诗歌朗诵活动,我的一首作品入选朗诵并参加了活动。当时鲁园老师作为演员之一将整场演出推向高潮,我在激动之余直接跑去后台拜见她,并告诉她我是哪一首诗歌作品的作者。鲁园老师非常和蔼地给我签名:“这么年轻的作者写出那样的作品真是不容易,我应该向你学习……”我听了脸上有种火辣辣的感觉,心想这就是表演艺术家吗?也太谦虚了,发自内心对她更加敬爱。

作者与鲁园老师合影

自此,我和老师建立联系,一有自认为好的作品就给她打电话分享。自己读自己的诗很容易掌控节奏和情绪,老师听完总是给我鼓励:“你的声音很不错,学习朗诵吧,就读自己的诗。”“我写作还未入门,就不学了。相比之下还是更喜欢别人为我朗诵,特别是像您这样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朗诵……”“哎呦,我可不是艺术家,我就是一个普通的老人家……”隔着电波都能看到她笑的样子。她的知性、幽默和健谈,与她塑造的人物出入很大,我特别喜欢听她说话。有时我怕她年纪大了身体吃不消,几次要求早休息,可老师正在兴头上,舍不得挂电话,索性聊到手机没电。她对我的农村生活经历和家庭情况尤其感兴趣,得知我受教育程度不高时很是惋惜:“你有很好的写作天赋,千万不要荒废。平时多注意积累,多读一些好书,只有丰富的阅历和厚重的学识,才会写出经得住时间打磨的作品。”正如她自己学的是经济专业,因为对艺术的追求,不断挖掘自身天分,才走上了截然不同的职业生涯。如果不从事艺术行业,她一定是位出色的专家或者学者。而严谨治学的态度,在她身上同样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一字一顿回味着老师的话,更加坚定了坚持写作的决心,因为人是精神动物,当你找到了精神的风向标,就找到了信仰。鲁园老师对艺术的追求达到了信仰的高度,为完美体现一部影视作品,她会极力克服自身各种困难,让角色生动。比如,她为扮演好一位年迈的慰安妇揭露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而反复和导演、编剧沟通,针对自己腿脚不便,走路需要借助拐杖的现实情况,将剧本改为当年逃离慰安所时被****捉住,打残了一条腿,这在当时也是存在过的事例。影片中,当残年的慰安妇杵着拐杖站在风中倒叙着那段屈辱的民族史时,艺术效果更加震撼。鲁园老师经常外出拍戏,一走就是几个月,在剧组里她从来没有因为自己年龄大、资历深、腿脚不便要求大家照顾她,再艰苦的环境都不怕,得到了剧组上下一致的尊敬。最重要的是她的敬业精神,哪怕只有一句台词,都要形神到位,反复拿捏,她塑造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活灵活现,被观众称赞为“国民奶奶”“奶奶专业户”。

鲁园老师很少闲下来,只要不在外地拍戏,总会抽时间参加我们青年诗社的活动,身影曾在天津大学、天津青年宫、曹禺故居纪念馆等舞台上绽放异彩。她像个孩子般瞪大眼睛,惊喜于天津传统诗歌文化的繁荣,小小的民间组织居然能够每年举办多场活动,带动这么多大学生参与写诗。这与她之前参加的文化活动截然不同,她经常和我们说:“做这样一个组织的操持者不容易,缺资金少资源,还要让活动有凝聚力、吸引力,你们令我敬佩。只要我在津就会支持你们,不过你们不要拿我当嘉宾,就在一个角落里给我留个位置即可……”在最开始参加活动的时候,鲁园老师只是看,不参与演出。当她发现我们召集的一些朗诵爱好者都没有经过专业训练时,毅然肩负起朗诵辅导员的职责,总是提前赶到会场指导彩排。记得有一年天津大学举办海棠诗歌节,她单薄的身躯站在风中两个多小时,嘴唇都冻紫了;还有一次她冒着大雪赶到曹禺故居纪念馆,辅导朗诵零基础的孩子们。因为停车地距会场要走上一段路,那些孩子看见浑身布满雪花的鲁园老师,感动得心都被融化了。为了不给我们添麻烦,鲁园老师很少让我们去接她,总是劳动自己的外孙女做司机,全程陪同,贴身照顾。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你们不要照顾我,那样我会有负担。”

对于我更加难忘的一次活动是,那年组织优秀青年诗人作品朗诵会,鲁园老师答应我参加活动时,身在外地拍戏,说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前一天晚上将返津,第二天可以参加活动。可是对于一位老人长途跋涉回到家,又马不停蹄邀人家参加活动,我实在于心不忍。老师却说:“没关系的,和你们在一起,我感觉自己也年轻有活力了。”那晚回津,鲁园老师突然给我打电话,要亲自朗诵我的散文《父亲》。因为之前和她交流作品时,她认为好的作品就会让我打印出来给她送到家里,因为不会用电脑,我给她送过几次作品,没想到她一有时间就翻看,这对于我真是莫大的惊喜和鼓励。但是想到其他诗人的作品都是近作,《父亲》并非诗歌,且创作时间较为长远,就试探着问老师:“能否换一篇新作呢?我怕这篇散文不合时宜……”老师反问:“你身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是人生阅历啊,你刚刚成年父亲离世那种孤立无助的感觉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子欲孝而亲不在的挚爱亲情就是诗歌中最有冲击力的真善美。人无论到什么时候都不要忘本,要把身子扎下去,做一个接地气的人,做一个饱满的谷穗……”我深深点了点头,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只感到喉咙咸涩。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