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深、沪专家共论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城共建生态探路“无人区”

2020-09-21 10:31:07 作者: 青、深、沪专

大众网·海报新闻 记者 王熠 青岛报道

9月20日,在2020世界工业互联网产业大会的分论坛“上海·深圳·青岛工业互联网发展论坛”上,举办了以《打造沪深青工业互联网新生态》为题的圆桌会议。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所所长吴健、中微汇链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董祥国、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山,分布代表青岛、上海、深圳三地工业互联网协会发言,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梁景凯作为自动化领域资深专家以观察员身份参与讨论,会议由上海工业互联网协会秘书长王旭琴主持。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在工业互联网领域,上海、深圳、青岛三城各具优势,且优势互补,三地可以借助工业互联网来打破各种要素资源的地域边界,通过共建相互合作的生态来共同为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探路“无人区”。

三地专家首先剖析了三城各自的优势。上海汇聚了许多全球顶级公司的总部,这让上海发展工业互联网的起点相对较高,视野相对较广,发达的金融业能够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支持,同时上海拥有较好的高校资源和科研资源;深圳的IT产业尤其是软件产业发展比较好、IT人才聚集度高,而且相关技术成果在深圳实现产品化、市场化更容易;青岛的优势在于制造业门类齐全、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多,头部企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意识强。

会议中,专家从自身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实践出发,分析了沪、深、青三城直接要素资源的互补性:

应用场景方面,上海的制造业环节向长三角外溢,深圳同样向珠三角、大湾区转移,工业互联网落地的场景没有那么丰富,而青岛则拥有丰富的工业应用场景。

人才方面,上海有优质的高校资源,一线城市的地位也能留得住人,但正因为优质人才都容易拿到不错的薪资水平,导致创业的机会成本很高,创业动力不足;深圳短于直接从高校获取资源,但优良的创业环境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才趋之若鹜。

金融方面,上海金融资本雄厚,但基于风控更多求稳,向初创企业倾斜力度不够;深圳金融要素活跃,给创业企业助益良多,但近年来风投和私募找“好项目”越来越难;青岛近年来创投风投快速集聚,与科技创新项目的结合初具规模。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工业互联网所具有的缔造生态的能力、无边界的优势,恰恰能够打破地域和行政区域的约束和限制,串起青、深、沪三地的要素资源,如深圳的创新优势、上海的金融优势、青岛工业基础的优势。有专家举例:“设想这样一个模型,青岛将工业场景向向深圳的创新团队开放,来落地工业互联网科研项目,上海雄厚的资本来领投这类前景好而又投资大的项目,这样三城就形成一个上下游的优势互补。”

对于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专家表示,当前全球并没有标杆式的平台或者统一分标准,沪、深、青三地可以通过共建合作生态,互相分享实践中的经验,从具体场景入手,共同探索细分领域的相关标准制定,或者从相对成熟的行业入手,通过统一标准的探索,推动垂直行业的工业互联网之间应用或者平台的连接,推动中国工业互联网在“无人区”的前进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