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医用耗材不能存在监管盲区

2020-09-22 10:34:08 作者: 一次性医用耗

来源:北京青年报

时本

医用一次性耗材不能重复使用,否则极易造成交叉感染或二次感染,甚至造成不可预知的严重后果。然而,在利益驱使下,有些人却铤而走险,不顾病患身体健康,将一次性医疗耗材重复使用。近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涉及重复使用一次性手术专用耗材的案件进行了二审宣判,两名医生因犯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分别被判有期徒刑二年零十个月和一年零八个月。

一次性高值医用耗材若被重复使用,可以让违规操作者获得巨大的非法利益。比如在这起案件中,一次性冷冻消融针一根的价格为9000多元,重复使用一次,就意味着要多收9000多元。涉案的两名医生使用不到50支,却为212人次做了手术,共收取603支的费用近600万元。小小的消融针,非法获利却如此之大,真可谓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

除了图利,图方便也是耗材失守“一次性”底线的重要原因。2017年,浙江一家医院的医务人员在操作中重复使用一次性吸管造成交叉污染,导致部分治疗者感染艾滋病病毒,这起重大医疗事故,一度引发社会对一次性耗材重复使用现象的广泛关注。

耗材“一次”变“多次”,监管起来十分困难。手术关起门来进行,别说外部监督人员,就算与手术无关的医务人员,也不能随意靠近手术台,在此背景下,医生的一个小动作,就可以完成“掉包”,用使用过的旧耗材代替新耗材。非法获利巨大,监管又存在盲区,两方面结合在一起,足以让一些人铤而走险。

其实,管用的监管办法不是没有,只是还需要建章立制,形成固定模式。比如,手术室虽然“闲人免进”,但每台手术都配有器械护士,器械护士的重要职责,是在手术前后,逐一清点每样摆上手术台的器械和耗材,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一是避免手术物质遗留到患者体内,二是查看器械和耗材是否合乎要求。假如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明确器械护士具有监督一次性医用耗材的职责,就可以将监督的触角伸到手术台上,监督者就在身边,手术医生做手脚的难度很大。

更管用的办法是,让每个医用耗材都具有单独的电子监管码,依此对耗材的流向进行跟踪,并根据所形成的大数据,建立耗材信息化追溯体系,然后将之统一纳入到医保部门的监管范围。若如此,不仅一次性耗材反复使用很容易败露,而且虚开发票等行为也没有操作空间。

反复使用一次性耗材,不仅让患者花钱买到“旧货”,而且让医保基金重复支付,是对患者和医保基金的双重危害。健全医院管理,出台针对性规范,大幅降低高值耗材价格,让重复使用获利明显减少,将一次性耗材纳入医保监管的重点名单、运用信息技术发现隐藏的猫腻等举措,均有利于降低监管难度、消除监管盲区,进一步维护医疗和医保两方面的安全。 漫画/陈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