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将我的作品归类于类型化
左昡:皮卡的故事在您的创作序列里,是一个很独特的存在,它是您的第一部系列儿童小说,用多部作品来共同讲述同一个主人公的故事。在皮卡之后,您的创作方式开始更加接近于儿童文学作家,创作形式更加丰富,童年特征也更加鲜明?
曹文轩:什么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的范型是什么?恐怕没有一个人能够说得清楚。但我们心中好像有一个儿童文学的“样子”——最典型的儿童文学的“样子”。大致上说,它比较轻松,比较单纯,比较温柔,它的读者年龄是幼儿、十一二岁以下的儿童,是那样一种用“浅语”写作的文学。但后来我们发现了问题:那些还没有成为“青年”的初中生甚至高中生呢?
我们发现了一块广大的没有得到儿童文学厚泽的贫民区。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家一度纷纷进军这块贫民区,直到有人开始怀疑:这还是儿童文学吗?但我们即使处在被扣上“成人化”的帽子的尴尬处境之中,仍然不顾一切的向上、向上……因此,中国的儿童文学与那些学者、传统的儿童文学作家所认可的世界儿童文学的范型区别开来了,形成了一道中国的文学特有的风景。我就是其中的一员。但我是“折中”的,我在想着为高年级小学生、中学生写作时,始终没有忘记那些儿童文学的经典。我在写《草房子》《青铜葵花》这样的作品时,潜意识中,始终有一个儿童文学的“样子”。我不知道我这种选择是否是合理的、明智的。但,后来我在那种“向上、向上”的冲动中慢慢地掉转头了,开始下行——不是那种断崖式的跳水,而是一种顺势而下,于是就有了“笨笨驴”系列、“萌萌鸟”系列(现在改名为“侠鸟传奇”)、“我的儿子皮卡”系列。但无论是往高处还是往低处,有一点却是始终不能忘怀的:我写的是文学作品。其实,我一旦进入写作状态,是不怎么想到读者是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