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网络文学·励志人物」砌筑人生精彩年华

2020-10-11 03:29:34 作者: 「武宣网络文

陈德仁 文\图

他出生在广西大瑶山南麓武宣县一个世耕之家。因家里穷,小学没毕业的他过早地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凭着吃苦耐劳的韧劲,他摆脱了世代贫困的牢笼。并且用高标准、高精度、高颜值的手艺多次在自治区级农民工技艺大赛中过关斩将,勇夺桂冠,成为八桂大地新时代奋斗者的标杆。2020年,作为来宾市唯一的砌筑工参加全国扶贫职业技能大赛......

搬砖

不服输,幼肩勇挑百斤担

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这个农民儿子莫德炳真不愿意早早地就离开那书声琅琅的温馨校园。

作者在工地采访

他永远记得,每当开学时,年老的母亲就带他到学校从兜里掏出一沓发皱的毛票和块票,颤颤抖抖地把它递到老师的手里给他们交上学费。他明显的感觉到,抚养五个子女的重负压得母亲无奈地气喘吁吁......这一年,莫德炳尽管才13岁。但他痛彻地知道困境的根源在哪里,从母亲的身上学到了什么叫孝顺。于是他大胆地做出一个决定:为父母尽孝,为家庭分忧!

比赛中的莫德炳(网络图)

班主任听他一说,苦口婆心挽留道:“你经常是星期六中午一放学,立马就扛起扁担和大人一起钻进深山挑杉木。星期天也一样,为那五、六块钱奔波。每当晚自习看到你疲惫地伏桌而睡时连老师都被你的孝心所感动,有时真不忍心喊醒你。现在,你又要休学,小小年纪嫩子做得到老嘛?!”

笔者向村民采访莫德炳艰苦创业的故事

决心已定,九头牛都拉不回。当他一步三回头地毅然拜别学校走上社会时,他才知道,上山挑柴卖的路不是那么好走的。早上打电筒出门不算,晚上跌跌撞撞才得摸黑回家,缺衣少穿的他打赤膊挑担,后背给炎炎烈日灸烤得“吱吱”地冒油。关键是比人还高的草丛中花蚊叮得你浑身奇痒,用手一抓溃疡后到处是腥臭的脓血,一场暴雨过后山蚂蝗钻进脖颈个个吸得浑身滚圆透亮。磨损的花纹都磨平的解放鞋还要避开那些芒根利竹,一不留神脚就被扎的鲜血淋漓。有一次,不小心被一条竹尖扎穿脚板底,足足在床上躺了一个多月。还没好利索,莫德炳就一瘸一瘸地融入了进山的人流......

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的莫德炳(谢邕昌提供)

令他刻骨铭心深感遗憾的是,尽管才读到五年级就早早地和姐姐一起赚钱供两个弟弟读书,卖柴火得的钱大部分拿来医治身患肺结核的母亲。但是,1998年不堪生活窘困的老人还是在重病的折磨下撒手离去。

参加全国技能大赛获奖的荣誉证书(谢邕昌提供)

那个时候,他只想着用劳累来冲淡不尽的哀思。

2000年到打石场做工,空气漫天飞舞着飘飘扬扬的石粉,一天下来乌黑油亮的头发和睫毛被染得灰白,十几岁的小伙像几十岁的老头。近10斤的大铁锤对着打炮眼的钢钎每天要抡几百次,只要锤歪轻的鲜血淋漓,重的手断脚残。所以抡锤的人心惊胆战,扶钢钎的人胆战心惊。十多岁的莫德炳却主动要求抡大锤,胆大心细精准调教每一次锤和钎的碰撞力度和角度。那“叮当叮当”的锤钎撞击声就像是一首倔强不服输又催人奋进的交响乐——尽管每天进了家门澡都不想洗倒头就坠入了梦乡。

观看获奖证书

身体上的磨练远比不上思想上的磨砺。父亲在方圆百里有做木板凳的绝活。手艺精巧的产品物美价廉,远销十里八乡。自恃得到老父亲真传的莫德炳迫不及待的撑起了加工和外卖的门面。为了节省原材料多赚钱,他把略微丰盈只能做一条框的木料一分为二。结果造成部分方框单薄缺角,影响了美观和实用性,销量逐渐下滑。父亲看到后意味深长地提醒:“买家是一杆秤,好不好用大家都看在眼里。表面上你下料多得几条框多赚几块钱,实际上你偷工减料减失了人心。凭良心做事才能长久呀!”

媒体对莫德炳荣获广西选拔赛金奖的报道

父亲的循循善诱在莫德炳的心里激起了阵阵涟漪,浑身燥热恨不得地上有条缝钻进去。他暗暗告诫自己:要做事首先得先学会做人!

媒体公布莫德炳选拔赛成绩

别人是“钉子师傅”。他只用刨子、锯和木凿,执意精工细作不用一棵铁钉。为了让榫头卯得紧,人家图简便榫头仅留一分,他却留三分。虽然安装时多费了力气和时间,但是榫头装的紧密无缝,南风天不撑裂,北风天凳子不摇晃。以至于回到家乡在左邻右舍的家里还能看到他20多年前做的木板凳,坐上去榫头不松不摇摆,工艺扎实不掉漆。目睹此情此景,他一脸的自豪。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