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是一种责任和义务”——走近无偿献血银奖获得者李洪龙

2021-03-11 15:55:42 作者: “无偿献血是

多彩贵州网讯(通讯员 杨欢)不见其人,已问其名。近日,在毕节市中心血站,记者正在采访毕节市红十字会组织的无偿献血活动时,正在献血的余涛赞叹道:“我们单位有个人已经献了8000ml。”他的话,让记者很想走近一名叫“李洪龙”的无偿献血者。

8000ml,如果按救治一个病人平均需要400毫升血液计算,李洪龙所献的血已能救治20个病人。

近日,在市红十字会,记者见到了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的李洪龙。“质朴”,这是李洪龙给人的第一印象,微胖的身材,脸上挂着谦和的笑容,让人不由得想和他聊上几句。

“无偿献血就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是公益事业的一部分,是一件光荣的事情,更是一件应该去做的事。”谈到献血,李洪龙视为“和吃饭喝水一样的生活习惯”,并不觉得自己多么伟大。在2017年,李洪龙就获得了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共同颁发“2016年——2017年度中国无偿献血的银奖”。

其实,8000ml的献血量,只是李洪龙在毕节市的献血记录,在2000年前,李洪龙就曾献血救人。

谈起第一次献血,李洪龙记不得具体时间了,只记得那会国家刚开始推动无偿献血事业发展,人们对无偿献血的认识几乎还处在一个陌生的阶段,对于学医出生的他来说,也只是知道献血对人体没有坏处。

那时,李洪龙在原毕节地区防疫站工作,因公去贵阳出差。一天,李洪龙和同事路过贵州省中心血站,遇到有人宣传说急需O型血救治病人,“救死扶伤”可能是每一个医疗系统工作者的本能,没有任何犹豫,李洪龙和同事们就马上走进血站,准备献血。经过检测、化验、采血……非常凑巧,当时只有李洪龙的血型符合,身体状况也符合,就这样,他成功完成了人生第一次献血。他说:“看着鲜血缓缓流入献血袋,内心有一丝丝激动,觉得做了一件该做的事。”

约在2000年时候,李洪龙的母亲因为烫伤住院,急需输血,当时血液没有库存,李洪龙紧急给母亲献血200ml,就是这200ml的血,救母亲于病危之中。母亲的获救让李洪龙对无偿献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母亲的获救更让他深刻的感受到了无偿献血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有至亲之人,当至亲之人急需救助的时候,都希望能有一个好心人出现。”李洪龙说,“所以,我想做一个好心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好心人,李洪龙想做,也做到了,同事们提到他,都会说到一个“好”字。“李主任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老好人。生活中是我的踏踏实实的好大哥,工作上是我严谨和蔼的好上司。”李洪龙的同事余涛感叹道,“李主任平凡的人生中却有一颗火热的助人为乐的爱心,在我和他共事的日子里,他的这颗爱心一直感动着我,温暖着我。”

2008年,李洪龙调到了原毕节地区卫生监督所工作。那一年冬季,突如其来的雪凝灾害,带来一连串反应,让人猝不及防。冬季,原本就是心脑血管疾病、外科疾病频发,突发事件增多,临床用血需求大幅增加的时候,血凝灾害让血液库存更加告急。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洪龙和同事们马上自发前往市中心血站进行无偿献血。献血之后,他们随即组织了一支宣传队,不顾寒风凌厉、不顾雪路难行,深入工矿企业、餐饮服务行业、学校等单位,大力号召他们参与无偿献血,一起渡难关。“众人拾柴火焰高,面对天灾,是需要全社会的人团结在一起的。”李洪龙说。

从2008年起,李洪龙开始坚持了长达13的献血,半年一次,从不间断,只要时间到了,他就会去市中心血站献血。“捐献可再生的血液,能够拯救不可再生的生命。只要我多献一次,就有可能多给别人一分生的希望,我有什么理由不坚持下去呢?”李洪龙表示,他将会一直继续,直到不符合条件献血为止。

李洪龙的血液每一次被使用,他都会收到市中心血站发来的告知信息。这时候,他的内心被温暖浸润,默默祝福患者能够康复,并且又多了一份继续献血的动力。

“不过一直没能收到造血干细胞能被使用的通知。”李洪龙有些遗憾地说。约在2008年以前,李洪龙就成为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希望能有幸拯救血液病患者。“当时,只需要抽取5ml的血液,填好表格就可以了,可惜十几年过去了仍然没有能被匹配到。”他回忆到。

“没有血缘关系的人,造血干细胞的匹配成功率仅有十万分之一,希望引起社会的关注,大家能够积极加入进来,给血液病患者多一点生的希望。”李洪龙发起号召。

2010年,李红龙进入了市红十字会工作。十余年来,他不止身体力行的积极带头献血,更是化身为一名宣传员,每年都会组织志愿者进社区、进校园宣传无偿献血知识。李洪龙说:“红十字会本就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号召社会群体参与无偿献血事业,参与公益事业,这就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谈及收获,李洪龙高兴的说:“已经55岁的我,没有高血压、高血脂,这是身体获益;有人得到帮助,内心充实而温暖,这是心灵获益。”

刚开始,记者想,这样一个热心公益事业的人,这样一个脸上始终挂着和蔼笑容的人,应该是生活顺遂的人。然而,随着聊天深入,才发现,生活总有磨难,李洪龙的孩子患病多年,但是他不曾埋怨生活的苦难,而是积极面对,用一颗火热的心去拥抱着生活,去关爱着他人,去回报着社会。

“责任”“义务”,这是李洪龙对无偿献血事业、对公益事业最深的认识,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公益。“公益事业道路漫长,我愿意将这条路走走下去,我想将这条路走好。”李洪龙说。

编辑:孙延

审核:马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