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校长唐江澎:我不是堂吉诃德,想让理想教育展现渐进模样

2021-03-17 19:15:01 作者: 网红校长唐江

【谈走红】

教育是为了人的发展,我们由分的教育转向人的教育,是一个社会艰难的转型期,转型期就制造了许许多多的纠结和矛盾。人们对纠结和矛盾既要兼顾这样,又想兼顾那样,难得寻找到一种平衡的时候,我的这些话可能用一种最简洁的形式表达了许多人的期待和思考,我想是这么样一个原因。

澎湃新闻:突然“走红”,您感到意外么?有一定的偶然性,还是隐含一些必然性?是不是您的发言和观点,击中了这个社会心态的某些“痒”与“痛”?

唐江澎:我是完全出乎意料的,这些其实是我常说的一些话。刚开始是觉得这可能是政协的平台的影响力太大了,后来看了内部的一组数据,我讲教育真谛的(视频),点击量已经2亿,其中有900万人点赞,这个时候我就有了一点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那么我就想,可能有两个深层次:

第一个,是我一直在强调的,教育整体上应该从“分”的教育走向“人”的教育。我不太用“素质教育”或“应试教育”的概念,因为它本来有清晰的内涵,但是被社会误读很深。“应试”其实是一种能力,素质教育也要关注,而应试教育是忽视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我认为教育总归有一个最高价值追求,具体化来说,是“分”还是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有着生命气质的这么一个整体的“人”,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教育都有一个经典的定义,就是要促进人的整体性的成长。

教育是为了人的发展,所以我就说这是我们由“分的教育”转向“人的教育”,是一个社会的艰难转型期,转型期就制造了许多纠结和矛盾。人们对纠结和矛盾既要兼顾这样,又想兼顾那样,难得寻找到一种平衡的时候,我的这些话可能用一种最简洁的形式表达了许多人的这种期待和思考,我想是这么一个原因。

有一个院士说”我朋友圈子很小的,极专业的,一般社会热点很难进到圈子,没想到这两天你的讲话都在我这里刷屏“。有大学校长跟我说,社会方方面面都在关注。我就反复地思考(这么火)到底是什么原因,可能就是人们对“好的教育”深有期望,人们对制约“好的教育”的难点、堵点也都有思考,但是这种思考没有形成一种明晰而通俗的表达。

澎湃新闻:您特别提到,教幼儿园孩子养成整理习惯比早认字更重要,为什么把整理东西来进行一个比较?

唐江澎:我觉得整理就是整和理。

“整”是一种行为上的习惯,要把东西要整一整。“理”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也就是归类分类的意识。而分类意识背后一定会引发一个关于标准的讨论,分类就有标准。

比如说,孩子要整理明天的书包,你按什么标准理?我可以按照明天第一节课,第二节课来理,也可以按书的形体大小、便于我使用来理,这就是分类意识,最后,还比较哪一种理的方式更好,这里面就可以培养思维方式。

第二个是效率性增强,如果成天丢三落四找东西,那就没效率。人生如果是没效率的话,你说他以后学习也不会怎么样,对吧?

第三个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知识量递增的时代,知道“知识是什么”不是第一位,知道“知识在哪里”更重要,深层关注的是一种知识管理的能力。

澎湃新闻:您在朋友圈提到,四个者——“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优雅生活者”不是脱口而出或者一时说说,而是省锡中的毕业生形象。您的这些理念是怎么一步步逐渐形成的,有没有受到某些特定事件的影响或刺激?

唐江澎:我是一个没有念过大学的人,我所读到的最经典的教育学的著作就是我们学校的校史。我1993年来到这个学校,校长安排我去参与校史的整理。以后的多少年里,我在校史的研读上花费了巨大的功夫。我对教育所有的理解,包括能够有一个穿越百年的历史跨度的思考,主要是来自校史。

比方说,我看到1927年学校的”四大训育“标准,就是从道德良善开始说起,怎么样培养一个道德良善、知识充裕、自治治人、身心健康。自治是自我管理的能力,治人是社会参与、责任担当。

然后到1932年的时候,”四大训育标准“又发展成为”十大训育标准“。一点不夸张,第一次接触十大训育标准,我觉得说的太全面了,我常常会对着这10句话冥思苦想,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注:十大训育标准是:锻炼健康强壮之体魄、陶冶言行一致之美德、涵养至公廉洁之节操、激发舍身为国之精神、鼓励服从团体之主张、训练谦恭温和之礼貌、养成灵敏精密之头脑、练习增加生产之技能、培养节俭耐苦之习惯、增进活泼愉快之态度。)

第一句是讲的是身心健康,抽象出来就是生命旺盛,第二条到第六条的讲的是人的品性与道德。第七、八条抽象出来是智慧卓越。最后讲的是情感的丰满性。突然间一下子一个图景就形成了,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来说,教育就是四大教育,生命、精神、智慧、情感。所以我当校长后不久,2008年就提从”十大训育“标准中提炼出来了16个字,生命旺盛、精神高贵、智慧卓越和情感丰满。

唐江澎:对,从去年9月份已经开始了,我是在我退休还有三年的时候我就开始做。

程千帆先生说人生说的特别好。第一个,做老师的时候走好专业的路;当院长的时候,他就引领学院发展;我说我在当校长的时候我开拓转型的路,是吧?退休之前我就要铺好路,让好路,铺好未来的路。

澎湃新闻:您身上有多种标签和符号,语文老师、名校校长、教育家……如果您给自己选一个标签和符号作为自我定位和期许的话,您更愿意选哪一个?

唐江澎:那是不用想的,我肯定是语文老师。

我一直以为我未必是全国最好的好校长,但我曾经是不错的语文老师,如果有更多的机会的话,我还是愿意去做上课。

澎湃新闻:关于语文,现在有种看法是,因为它是主科,所以它重要。您怎么看待这种说法?

唐江澎:大错特错,我的语文教学的观点非常清楚,我说的比“四个者”还早,老早就提出,培养终身阅读者,培养负责任表达者,培养有美感的生活者。

我完整的教过三年的学生,大概都会在这几个方面得益比较多,有终身阅读的能力,但是表达都很注意。我觉得这也是现在的好多老学生,他们都会说给跟着我上来以后有一些终生受益的东西。语文课它重要,只说是主科,那就理解太窄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