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奔跑数万公里,自掏腰包成立保护协会……为留住“长江微笑天使”,他们努力奔跑|电讯人物

2021-04-22 08:58:00 作者: 沿江奔跑数万

“我花了一个月时间和它建立感情,每天给它投鱼。一开始它隔得老远,后来慢慢熟悉我,亲近我,离我越来越近。”赵世锦说,那一次,我真正意识到江豚就是自己的亲人家人,保护好他们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2016年4月30日,得知有江豚在长江潘家湾段搁浅,赵世锦放下碗筷赶紧划着小船赶去救援;2017年2月,得知江豚“康康”受伤,正在芜湖打工的赵世锦立刻自费前往鄱阳湖参与搜救,整整找了6天……几年下来,赵世锦的足迹遍布岳阳、合肥、九江、芜湖等长江沿线城市,也结识了一大批志愿者。

为了更好地保护长江江豚,赵世锦想着成立一个江豚保护协会,“网罗”更多的人,共同护卫这一“水中精灵”。2017年8月,嘉鱼县江豚保护协会成立,第一批50多名会员清一色都是上岸渔民,他们当中,既有年过六旬的老渔民,也有不少“渔二代”。

3月10日,嘉鱼县江豚保护协会会长赵世锦向记者介绍自己新买的电动车,电动车引擎盖上标注“嘉鱼县江豚保护协会”“长江禁捕巡查”等字样。本报记者王自宸摄

举报采砂、打击偷捕、劝阻钓鱼都是得罪人的事。有一次,发现有人在江中采砂,他迅速向有关部门报告,此后他接连接到威胁短信,叫他“出门小心点”。

像这样的威胁,他时常会碰到。“这些都吓不倒我。因为保护江豚、保护长江是对的,我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支持我。”赵世锦言语坚定。

“我们应该是最后一代渔民了,是时候为长江做点事了。”50多岁的协会会员蔡光少是赵世锦的“铁杆”,他每月都会在嘉鱼县江段巡江四五次,记录长江江豚的活动轨迹、生活习性,为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每年开船的油钱要倒贴1万多元,但是觉得很值得。”

蔡光少告诉记者,渔民上岸后,挣钱并不容易。“加入协会后不仅不赚钱,还要贴钱,还占用了大量时间,一些会员的家人就极力反对。”赵世锦就挨家挨户做工作,有时自掏腰包补贴会员油费,争取他们的支持。

2018年11月10日,中科院 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馆饲养员对江豚进行医疗护理训练。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经过几年发展,嘉鱼县江豚保护协会已经有了100多名会员,并成立了“长江渔民护豚队”。协会的工作也从观察、记录江豚,转向劝阻、举报非法捕鱼、非法采砂等行为。近年来,协会巡江数百次,配合公安、渔政执法数十次,成为当地长江上一支“响当当的队伍”。

“保护长江江豚,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协会必须进一步做强做大。”赵世锦说,目前,协会会员以渔民和志愿者为主,普遍学历不高,大家凭着一腔热情在做。他期待,有关部门能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以进一步壮大保护长江的合力。

中国每3个菠萝就有1个产自这里!“菠萝姐妹”在“菠萝的海”弄潮追梦

初中生半小时写出B站神曲获近百万点赞:“生活中的东西,都可以写成歌”

翻译家许渊冲:一生“诗舟”播美,百岁仍是少年 46岁开启学术生涯,故纸堆“拾荒”考订黄宾虹 他建设“细胞工厂”,让蓝藻变身细胞“打工人” 给秦岭大熊猫当“铲屎官”,是一种什么体验? 生命最后一刻,他仍死死踩住刹车…… 逆袭成北大毕业生的保安,27年后怎么样了? “我想喝一口鲜橙多”:临终关怀下,老人说出最后的愿望 一家三代为烈士守墓70余年,帮330多位烈士“找到”家人

监制:姜锦铭 | 责编:刘小草、刘梦妮 | 校对:陈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