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在线4月24日讯 喝一杯海阳绿茶,品一品海阳的绿水青山;吃一口海阳喜饼,尝一尝海阳的人间烟火;扭一扭海阳大秧歌,过一过海阳的牛气日子。“大秧歌给我的感觉是特别震撼。”广州大洋网总编辑周伶说,“它是一个细节非常多、情节很丰富、有很多爆点、亮点、节奏变化也很丰富的表演。”4月23日,“探访红色胶东——庆祝建党100周年”全国网媒总编看烟台采风团走进海阳山东村,蒙蒙细雨中,百年梨园畔,一场原汁原味的海阳大秧歌,点化出一个形神兼美的美丽乡村。
“海阳大秧歌表演丰富多彩,反映出我们劳动人民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怀。”郭城镇山东村党支部书记刘斌说。海阳秧歌之所以如此盛行,与它的祭祀性密不可分。每年正月开始,海阳秧歌就要耍家庙,拜祖宗。海阳民俗,正月十一祭拜庄稼神,这一天大演秧歌,明显带有庆贺丰年和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之意,正月十五“闹元宵”秧歌也是必不可少的活动形式,直至四月农忙之前,各地的山会、庙会仍有秧歌演出。
乐大夫是舞队总指挥,走在秧歌队的最前面,扮相威严、举止稳健,其舞蹈动作大都借鉴民间武术,多仿“八卦拳”、“螳螂拳”、“长拳”、“少林拳”等姿态造型;花鼓在秧歌队伍中是一支有生力量。一般由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担任,鼓手们武士扮相,阳刚健美,排列在队伍最前列,为秧歌队开路、打场;货郎与翠花既是选取生活中货郎送货、村姑选货的生动情景进行渲染表现的;箍漏匠诙谐、机敏,适时挑逗王大娘,王大娘则风流泼野、献媚卖俏,二人激烈对舞,体现男爱女恋的嬉戏场面;丑婆的表演以哗众取宠为要,时而疯颠卖傻,时而忸怩装嗔。傻小子与丑婆紧密配合,追扑嬉闹,取悦观众。秧歌剧人物是依据所演秧歌剧角色而扮的,也随秧歌队跑场,跑完后,由乐大夫点报出场表演节目。
2006年,海阳大秧歌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海阳大秧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省级以上各类荣誉称号160余项,参加了CCTV舞蹈大赛、北京奥运会演出、上海世博会巡演、西安园艺博览会巡演、贝尔格莱德新春汇演等多次国内外各种大型演出,为海阳、为烟台、为山东、为国家赢得了赞誉和荣耀,如今已经成为海阳对外宣传的重要载体和城市名片。
进入新时代,尽管海阳大秧歌的形式与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发生变化,但它在海阳人民心中的地位却始终没有改变,海阳大秧歌让海阳人的生活变得日渐节日化,从过去的“没有秧歌不叫年”到如今的“扭起秧歌天天都是年”,海阳人的幸福指数正在不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