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号将择机实施月面着陆了,嫦娥五号是什么时候发射的呢?为什么发射要选凌晨呢?下面我们一起去看一下。
软着陆是什么?
“软着陆”是相对于“硬着陆”方式而言的。通常有两种意思,一种是物理意义上的着陆,特指航天器经专门减速装置减速后,以一定的速度安全着陆的着陆方式。另一种则是引申意义的着陆。特指金融等领域采取安全措施,以达到金融领域安全稳定的目的。
从国家航天局获悉,11月30日,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飞行控制团队按计划实施嫦娥五号探测器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分离。
凌晨4时40分,在科技人员精确控制下,嫦娥五号探测器组合体顺利分离。
截至目前,嫦娥五号探测器各系统状态良好,地面测控通信正常。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将继续在平均高度约200公里的环月轨道上飞行并等待上升器交会对接,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将择机实施月面软着陆,进行自动采样等后续工作。
对中国而言,随着嫦娥五号任务成功实施,自2004年启动的嫦娥探月工程前三期已经分步达成。中国科学家将在前三期的科学成果上,对月球表面的地形地貌、空间环境、资源分布作进一步考察,为今后载人登月以及建立月球基地打下基础。这不仅带动中国航天科技及一系列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也为人类知识宝库贡献中国力量。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随着人类探索未知的脚步不断扩展,月球必然成为人类踏足并且充分了解的第一站。而中国从事深空探索的目的,既是为了满足人类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更是为了探索人类长远发展的出路。正如月球村协会主席、意大利籍科学家朱塞佩·雷巴尔迪所评价,中国在空间科学和技术领域取得了伟大成就,中国探月任务可惠及世界。
嫦娥五号,是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月球探测器,全重8.2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上升器四个部分组成。计划由中国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进行发射,将在探月工程三期中完成月面取样返回任务,是该工程中最关键的探测器,也是中国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战。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11月24日22时06分,嫦娥五号顺利完成第一次轨道修正。11月25日22时06分,嫦娥五号完成第二次轨道修正。11月28日20时58分,嫦娥五号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11月29日20时23分,嫦娥五号从椭圆环月轨道变为近圆形环月轨道。11月30日4时40分,嫦娥五号合体顺利分离。
嫦娥五号任务是“探月工程”的第六次任务,也是中国航天迄今为止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将实现中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等科学研究。
那么,本次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嫦娥五号”为什么要选在凌晨?
便于奔月轨道的设计
月球探测与火星探测一样,都属于深空探测,在火箭发射轨道设计上,要考虑到地月相对位置关系,因此相比通信卫星等发射任务,约束条件更多。
此次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要在满足地球与月球位置关系限制、火箭射向和滑行时间约束、探测器地月转移时间、返回器再入航程等条件下,选择最合适的发射时间,也就是确定火箭的发射窗口。经过综合考虑,长征五号遥五火箭在凌晨发射,最有利于奔月轨道的设计,可以满足各种约束条件。
减少太阳活动对“嫦娥五号”的影响
长征五号遥五火箭飞向太空时,地球正好把太阳光直接遮蔽住,避免太多太阳辐射对“嫦娥五号”的影响。而太阳活动对“嫦娥五号”来说非常复杂和麻烦,尤其是其中爆发的太阳风会干扰电子信号传播,影响科研人员对“嫦娥五号”的控制。
凌晨的天空云层更少,有利于信号的传播
气候条件对航天发射有重要影响。在长征五号遥五火箭发射之前的很多天,专家们会对气象进行深入研究,确保发射时间段是最佳的天气状况。凌晨天气状况比较稳定,基本不会出现突然的天气变化,有利于火箭发射。
同时,凌晨云层少,这代表云层更薄,这样的条件更有利于信号的传播。
方便观测
凌晨的稀薄云层,更便于观测,科研人员可以更好地利用望远镜等天文设备,对观察到的发射情况做出总结。在白天强烈的太阳光下,天文望远镜有时难以观测到火箭的具体情况。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历次飞向太空,地面上的科研人员都要对卫星进行实时跟踪。由于凌晨整体的环境亮度都比较低,火箭喷射着火焰飞向太空的时候非常显眼和突出,有利于地面的光学和测量设备跟踪到目标,收集相关信息。
同时,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送入轨道后,由于“嫦娥五号”上一些设备的蓄电池容量有限,所以飞向宇宙后,还必须要有太阳光照。凌晨发射的“嫦娥五号”飞到数万公里之后,蓄电池得以最大的光照夹角获得源源不断的光照能源,供其可持续的工作。
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
关于嫦娥五号将择机实施月面软着陆是什么情况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