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周延儒
明朝最后一个首辅,只要对明朝历史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那就是周廷儒。周廷儒于1593年生,幼年时期,就有了一定的名气,从小就能写一手的好文章,为人比较有个性,民间对其的传说有很多。
周廷儒肖像
据说,周廷儒4岁的时候,他的祖父驮着他去街市上瞎逛,看到了一座徐阁老徐溥的碑坊,就问道:“徐阁老当了首辅之后,就把碑坊竖在了这里,倘若今后我当了首辅,我该把碑坊放在哪里呢?”他的祖父大吃一惊:“你还年轻,怎么可以说如此大话呢!”于是,急匆匆离开了碑坊。至此,周廷儒就再也不从徐阁老的碑坊下走过,宁愿多绕几步路,可见他从小就有志气。
万历四十年,他第一次去参加乡试,就成功中举。于次年,获得了会试第一,智夺会元。过了一个月,他马上参加殿试,再次夺了第一名,成为状元,那时候他才不过是21岁,就少年得志,就如翰林院当了修撰。
在崇祯帝登基后没多久,就破格重用了周廷儒,任命他为礼部右侍郎,那时候他已经35岁,并且做了14年的官,已不是当年那个毛头小儿。
之后,周廷儒就受到了重用,过了一年,他就当上了礼部尚书。他的官运并没有因此结束,隔了一年,他就被任命为首辅,可谓是节节高升。但是周廷儒身为首辅,本应该对皇帝以表忠心,可是在清兵入关之后,假传捷报用来蒙骗皇帝,崇祯帝还不知情,还特加其为太师。可是被骆养性告发,至此被流放到了边疆。不久之后,崇祯帝下令周廷儒自尽,享年51岁。
周延儒主持会试
为了入阁,周廷儒就联合了温体仁,两个人相互勾结。直到钱益谦等人除掉之后,两个都不是省油的灯,他们的联盟关系就此破裂,并且越走越远,两个人还产生了矛盾。
得志猖狂的周廷儒
成功进入内阁之后,周廷儒为了加强和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改善与东林党人的关系,并且想要建立起自己关系网。建立关系网最为便利的方式就是主持会试,谁都知道会试对于一个想要进入仕官生涯的考生来说,这是决定自己命运的一件大事。而明朝没有标准化的题型,也没有如今的机器批改,就好比一篇作文来说,每个人对此的评分都不一样,因此考生的成绩就全靠主考官的兴致。这就导致了那些新科进士对待那些主考官都是如再生父母看待,并自认为自己是主考官门生,同一年会试中通过的考生,称之为同年,都是很容易结为一个党派,因为他们有着同样的再生父母(主考官)。因此,朝中谁都知道主持会试是一件肥差事,可以帮自己网络天下的人才到自己门下。
拿周廷儒来说,他只是一个有权但无势力的大臣,因此他为了巩固地位,就迫切需要一次主持会试的机会,培养自己的手下。
本来按照明朝的规矩,首辅都是忙于政事,主持会试这种事情都是交由次辅去做的,而此辅就是温体仁,周廷儒为了培养自己势力越俎代疱,剥夺了原本属于温体仁的权力,引起了温体仁强烈的不满。
在这次会试当中,老友吴禹玉的儿子吴伟业也要参加会试,因此周廷儒为了笼络关系,就内定吴伟业高中会元,还把自己的一个亲戚陈于泰编造了不错的成绩。所以,这次会试,造就了不少周廷儒的门生,也就构成了腐败的嫌疑。
周延儒是忠臣吗
网上曾有不少人对周廷儒是忠臣还是奸臣提出疑问,众观明朝后期历史,我们明显可以得出周廷儒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大奸臣,对明朝产生了巨大的破会作用,他推动了明朝的灭亡速度,怎么可能会是一个忠臣呢!
老谋深算的周廷儒
在周廷儒得到崇祯帝重用之后,没多久,就要推阁臣。周廷儒跟温体仁两个人,为了当上首辅,不惜结成政治联盟,残害忠良,最终的结果是周廷儒当上了首辅。当他掌握一朝权力之后,就开始急切地安插亲信,想要重用自己身边的人,例如孙元华、张廷拱等人都是他的亲属,甚至他还把自己的哥哥周素儒,予以冒牌的锦衣卫身份,并加封为千户之职,最为可笑的是他把自己的亲戚周文郁任命为副总兵,可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在政治上,周廷儒擅长的不是改革创新,而是玩弄权术,使那些不服从自己的百官罢官,或者是无声地处理掉;在生活作风上,他过着腐朽糜烂的生活,贪图酒色,他的恶行受众人唾弃。由于他的家人都是他所提拔,深受他的影响,也变得横行霸道,受到百姓的指责。
周廷儒当上首辅,不是想着替帝王分忧,而是一心沉迷权力带来的快乐,自认为自己老谋深算,不料,被自己亲手提拔上来的温体仁暗地里阴了一把,将其陷害,导致其罢官回家。
直到温体仁的垮台,周廷儒继续出来担任首辅,再次使朝政受到影响,加速了明朝的灭亡。本以为在自己能够一手遮天的周廷儒,却被崇祯帝发现,令其自尽。
历史上周延儒怎么死的
周廷儒在遭受到昔日的同伙背后倒戈之后,罢官还乡。之后,温体仁当了多年的首辅,朝局在他的操控之下,变得腐败不堪,并且清军将要入关,国家危难之时,崇祯帝就怀念周廷儒,认为他担任首辅,也许国家的情形会好很多。
欺君犯上的周廷儒
于是,周廷儒复出,继续担任首辅,并且给予极大的地位和权力。周廷儒为相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废除温体仁时期的政权制度,并且免除了受到战争祸害的百姓粮税,赦免了很多因进谏反而被降职的大臣,起用了很多在朝中有名望的大臣,使得百姓留有余地可以修养,至少国家看起来没有像之前那般不堪。因此,周廷儒得到了崇祯帝更加的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