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孩天台玩“****”上热榜,评论区让人脊背发凉

2020-07-15 21:06:40 作者: 小女孩天台玩

?

第二,孩子很难意识到,恶一但过了分寸,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让他们悔恨**。

?

在搜集资料时,书单君还发现了一条与天台蓝衣女孩类似的视频。

?

视频中,广东中山市的3个孩子在六楼房顶,飞檐走壁。

?

身穿黄裙的女孩,蹦蹦跳跳地从十几公分宽护栏的一头跑到另一头,脚边就是楼房的边缘。

?

?

同时,一个男孩蹲在护栏上稍微安全一点的地方,不敢乱动,另一个女孩没有上护栏,待在栏内,慢悠悠走过,自顾自地玩耍。

?

?

但这个视频里,孩子所传递的信息并不是自私和冷漠,而是他们不明白,生命很脆弱,死亡是极严重的事。

?

河合隼雄写道,贴标签是件很容易的事,但孩子们演绎的,却是与那张与标签不同的成长剧。

?

书单君这么说,并不是给蓝衣女孩“洗白”,而是想要提醒大家,不要简单粗暴地标签化孩子的恶行。

?

毕竟我们要解决的是“孩子的恶毒”,而不是“恶毒的孩子”。



谴责只能扩大问题,无法解决问题

?

贴标签为什么不好?

?

河合隼雄在《孩子与恶》里讲到了这样一个案例。

?

有个妈妈在家看到一堆没见过的文具,后来发现,这些文具竟然是上二年级的女儿一点点从文具店偷回来的,她非常震惊。

?

因为自己已经多次严厉地跟女儿说过,绝对不可以拿别人的东西。

?

遇到这种情况,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都会是气到立马责骂孩子:“这么小就开始偷盗,以后什么事做不出来?!”

?

按河合隼雄的说法,这种做法,其实是犯了大忌。

?

因为你给这个孩子“乱拿别人东西”的行为,贴上了一个标签“偷”。

?

后面还接了一个更可怕的话,“以后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

?

这些标签,一个比一个严重,本意是恐吓孩子,让他认错。但很可惜,这样做,不仅不能让孩子改正,还可能越来越严重。

?


心理学家贝科尔把这种现象,称为“标签效应”:

?

一个人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他反而更容易成为标签所标定的样子。因为每个人都会做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一致。

?

因为在气急上头的时候,你只看到了孩子“偷”这种行为,却没有去想过:

?

为什么孩子会偷?

?

她在想些什么?

?

在她发展出“偷”这一行为的过程中,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

?

她真的意识到“偷东西”错在哪里了吗?

?

了解到这些,才可能找到最根本的问题,孩子心里的恶才可能被正面化解。

?


而不是单纯地把这个孩子痛骂一顿,或者说“打死了事”。


孩子不是大人,但每个大人都曾经是小孩。

?

只是很多人长大后都带了上帝视角,忘记了自己小时候可能也做过不少坏事,而一昧地想把孩子都改造成好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