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考235分,伪造清华录取通知书:那个被骗的父亲,根本不值得同情

2020-08-24 23:24:15 作者: 儿子考235

? ?儿子考235分,伪造清华录取通知书:那个被骗的父亲,根本不值得同情





一朵花长的好不好,要看园丁是否用心。




这两天,广东一位曹姓的考生在各大媒体“火”了。
他自称考上了清华大学,还拿到了录取通知书。

父亲得知喜讯,欣喜若狂,赶忙杀猪宰羊,拿出了几万块,准备摆酒庆贺,招待亲朋好友。

事情在当地也引起轰动,村民们纷纷拉横幅、放鞭炮,全村欢庆。
但很快,儿子的谎言就被戳穿:通知书是假的,是儿子花了3000块找人伪造的。

父亲“一顿操作猛于虎”,最后却得知儿子真实分数只有235

全村希望瞬间沦为笑柄,父亲感觉很丢脸,在村里抬不起头来。

“我如果离开这个地方,就等于死,我在别的地方生存不下去,我一直在家赶农的,去别的地方我靠什么养活呢?”

之后,儿子也离家出走,扬言不再上学、要去打工。
父亲说,“儿子平时在家很听话,都是他煮饭做菜。”
一个父母眼里的乖孩子,为何会撒下如此弥天大谎?甚至还把父母骗的团团转?

有果必有因,就像网友所说:

说儿子造假丢脸,不如说父亲失察更丢脸。

这么多年自己儿子的学习成绩,做爹妈的一点也不清楚吗?

很多时候,不是父母太好骗,而是他们对孩子太陌生。





家长怎么就信了?

这并不仅仅只是一出“闹剧”,而是一场十分值得我们深思的“现实主义”黑色幽默。

每一场欺骗背后,都是信息的不对称。235分,在很多地方,是一个连专科都去不了的分数,满分150的英语只考了22分,满分300的理综则考了82分,想必这名考生读书时期,也必然属于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之列。但是,考上清华的名额极其有限,往往只有全省最拔尖的学生才有机会。二者差距之大不需赘述,其父母怎么就信了呢?

毫无疑问,他的父母对当地的教育情况、全国的高考形势,以及自己孩子的真实水平都缺乏最基本的认知,这样的“认知鸿沟”折射出的家庭关系,值得我们反思。

“百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这个道理谁都懂,却常常被家长们所忽略。很多家长,习惯了为孩子的成功而欣喜若狂,或是为他的错误而暴跳如雷,却从不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成长都做了什么,有没有足够关心过孩子。

显然,这位考生的家长做得不够好。家长的好骗程度,与对孩子的陌生程度成正比;而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程度,与自己对孩子的关心程度,是不成正比的。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作品,父母对孩子的关心不能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的养育,而是生活、学习、心理等方方面面的磨合与引导。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重在过程,不在结果,是互相陪伴,彼此成长;而不是甩手掌柜,成果验收。

除了家庭内部的关系外,此事可能还隐藏着更加宏大的社会议题,比如由于“数字鸿沟”的存在,不少乡村地区的家校联系仍然不够通畅;城乡之间的教育理念、育儿方式等仍然有着很大的差距……但不论环境如何,“人”才是教育的核心,家长与孩子应该保有良性互动,关切、关爱、关心一个也不能少。

我们应该明白,骗人不对,但“黑色幽默”的内核之所以深刻,正是因为人性与环境的复杂。反思过后,放过这个孩子吧,他的人生还很长,让他离开“魔幻”的网络公共空间,回到脚踏实地的生活当中,给他改过自新的机会。




另外一对双胞胎,这两天也刷屏了。

哥哥叫赵稞,弟弟叫赵棣,他们来自湖南慈利县三官寺土家族乡。

兄弟两分别以687、685的高分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

接过两个儿子的通知书,父亲笑开了花。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