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构树伸开嫩绿枝叶,在阳光下精神抖擞;罗古洞村村民王金梅站起身,将一筐削好的黑皮鸡枞菌码放整齐;而住在姬庄居村联养点的老人们正聚在阴凉处,拍着手合唱《花木兰》……这里是河南省太康县,地处豫东平原,201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大别山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2019年5月,河南省政府正式宣布:太康县脱贫摘帽!
“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可好了”
太康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充分发挥农业大县和人口大县优势,大力发展产业扶贫。
河南中科康构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杂交构树101为主要原料,生产发酵青贮饲料的全产业链高新技术企业。
“杂交构树具有突出抗逆性和速生丰产性,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经加工后特别适合作为畜禽水产的饲料,市场广阔!”中科康构总经理邢政说。
杂交构树
近年来,太康县坚持以养殖定种植、以地块定规模、以市场定加工,打造集构树种植、养殖、加工、餐饮于一体的循环产业链,成功探索出构树种养加发展之路。一种构树带出多个产业,一条构树产业链催生多种带贫机制,成功带动了580户2300人脱贫。
在大许寨镇罗古洞食用菌设施种植基地,罗古洞村村民王金梅正在给黑皮鸡枞菌削根,“我之前在家照顾孙子,现在孙子上学了,出来干活还能挣些钱。”王金梅说,“现在生活好多啦,我一个月能拿两千多呢,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可好了。”
除此之外,太康县还积极打造县域西部西瓜、北部辣椒、中东部日光温室蔬菜和花卉苗木“三大产业带”。
如今,太康县已形成村村有扶贫产业、户户参与扶贫产业项目、人人分享产业扶贫成果的扶贫产业全覆盖格局。
“吃得好睡得好,畅快得很”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未入其院,先闻其声。记者来到马厂镇姬庄居村联养点时,正看到老人们打着节拍,一起哼唱《花木兰》。午后的庭院静谧祥和,初秋的风徐徐吹来,日子不紧不慢。
姬庄居村联养点的老人们在一起唱戏。
“我在这里住两年了,吃得好睡得好,闲了唱唱戏,和其他人唠唠嗑,畅快得很!”69岁的郭素琴老人笑意盈盈,“我才过完生日,有鸡鱼吃,院里还给买了个大蛋糕哩。”
在脱贫攻坚实践中,贫困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贫困群体,尤其是特困人员兜底脱贫和养老问题,成为太康县脱贫攻坚的突出难点。
太康县扶贫办主任祝俊伟说:“不解决特困老人的生活问题,就谈不上脱贫攻坚。”
近年来,太康县依托国家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探索出农村特困人员兜底脱贫和养老新路径,即“集中供养”“居村联养”“社会托养”“亲情赡养”“邻里助养”五养社会兜底保障模式。
经过三年的努力,太康县实现了9051名特困人员“五养模式”全覆盖,直接带动了3470户贫困户脱贫。
“让好人精神照亮脱贫之路”
2018年,在了解到农村特困老人和社会留守老人的养老难题后,王娜和丈夫发挥医学专业优势,克服种种困难,在马厂镇建成了姬庄居村联养点。现在,姬庄居村联养点共入住特困老人106人,留守老人8人。
盲人李济真大爷在姬庄居村联养点建成时便入住进来,王娜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大爷刚来时,身上的衣服已经看不出原本的颜色了,全身几乎看不到皮肤的颜色,浑身散发着臭味。”
王娜第一时间就把他带到了洗澡间,还给李济真大爷换了新衣、新床、新被褥,教他用自来水开关,教他去卫生间。大爷不爱说话,不和家人接触,王娜就和他聊天,想让大爷记得她的声音,让他别再害怕,让他心里有个依靠,让他有个女儿。
一天,太康县民政局领导来看望老人,询问老人居住情况,李济真大爷突然嘟囔了一句:“我知道娜,都是娜管我,给我洗头洗脚,不是娜,我早就死了。”
一句话让王娜泪如雨下,两年来,大爷没说过一句感谢的话,这是第一次。
“我会一直坚持下去,让老人们幸福!”王娜坚定地说。
截止目前,太康县共改造建设19所乡镇敬老院、1所社会福利院、27所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机构、157个居村联养点。
其中,获“中国好人”称号的尚守凌、王永兴、任正启、陈国厂等自建或捐赠的养老服务机构已入住特困老人800多位;冯锦霞、王桂芳所建的居村联养点已入住特困老人600多位……
“他们用实际行动彰显了社会大爱,助力了脱贫攻坚!”太康县委网信办主任、文明办主任张照营称赞道。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奋斗的新起点!幸福的歌声越唱越响,越传越远……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