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是什么,如何预防?

2020-09-03 09:40:43 作者: 溃疡性结肠炎

肠镜检查发现息肉 多数应直接切除

“越来越多的人由于各种原因接受肠镜检查。相当一部分人在检查后发现自己得了肠息肉,这其中有部分若不处理会发展成肠癌。”杨辉指出,并不是所有的肠息肉都会发展成肠癌,这与它的病理类型相关。息肉主要分为三类,一是肿瘤性息肉,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其中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二是非肿瘤性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炎性息肉,癌变可能性较低;三是息肉病,如果在肠道出现数目多于100颗以上的息肉,并具有肠息肉病的特殊临床表现时,此时应怀疑患了肠息肉病。

腺瘤性息肉不会自行消退,目前亦没有药物能够使之消退,如果不及时处理,其可慢慢长大,癌变几率随病变增大而升高;炎性息肉相对安全,但炎性息肉长期受炎症刺激,也有发展成腺瘤的可能。因此,一般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时应该予以内镜下微创切除,切断息肉癌变之路。

息肉切除后 仍须定期复查肠镜

但是,肠息肉切除并非一劳永逸。“一方面,息肉切除后结肠仍可能会长出新的息肉,肥胖、高血脂和息肉家族史的人更容易长息肉;另一方面,有调查研究发现,65%-75%的息肉切除后又会新生或复发,将其再次切除,会大大降低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此外,因为视野死角、做肠镜前清洗不到位、检查时肠管痉挛等,息肉有一定漏诊率。”杨辉提醒,结肠息肉切除后定期复查肠镜是至关重要的,复查频率根据息肉数量、大小、性质定。

专家建议,45岁以上的人,无论男女、是否有症状、是否有危险因素,都应做一次结肠镜检查。如果是高危人群,如有结直肠癌家族史、肠道腺瘤史、癌症史,有排便习惯改变的,符合以下任意2项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则需要从40岁开始定期筛查结直肠癌,切断结肠息肉癌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