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明月爆发刚母亲,爆少填答题卡:亲密关系中,拎得清有多重要

2020-09-06 12:18:54 作者: 齐明月爆发刚

“乖乖女齐明月爆发了!”

“妈,你知道我为什么高考比模拟考少考了五六十分吗?

因为我故意少填了一张答题卡。

一语既出,明月妈妈气得浑身发抖,愤而离开。

《以家人之名》里,明月一直是以乖乖女的形象出现:学习好、长得漂亮、听妈妈的话、吃的穿的用的、人生的每一步抉择,都按照妈妈的意愿在走。

可这一次,她却彻底爆发了。

鲁迅先生说: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生性要强,外柔内干的明月终于正面怒怼了妈妈,以最糟糕的一种方式——吵架,道出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从小到大,她是一个拎得清自我的人:她知道自己喜欢白色的衣服,明白自己想要报考的专业,清楚自己喜欢吃的饭菜,知道自己的能力有多少,可以达到什么样的高度……

可是迫于妈妈的掌控欲,她从来不敢表现最真实的自己,被迫按照妈妈期待的样子活着。

挑衣服时,妈妈说白色不好洗,她就按照妈妈的眼光选其他色;吃饭点菜时,妈妈嫌她点的菜不合时宜,她就按妈妈想的点。

她按照妈妈的意愿,为妈妈塑造了一个理想的乖女儿。

可是那些妈妈不让她做的事儿,她背地里都偷偷地做了。

她明明是一个爱疯爱玩,还爱喝酒唱歌的姑娘。可是在人前,所有人都以为她是乖乖女。

她始终压抑的真我,暗自以偏激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内心所求。

为了不让自己在妈妈的强制要求下,去上自己不喜欢的政法大学,走律师的道路。她故意少填一张答题卡,让自己达不到政法大学的分数线,可以按内心所需选自己喜欢的专业。

她始终拎得清自我,可是妈妈却拎不清她。

她比其他人想象中更优秀、更有自信。

可是妈妈从来都不了解她。

从小到大除了考班级第一的时候能得到表扬,其他时候都在否定她:

吃饭点菜要否定、选衣服款式要否定、高考志愿要否定、人生道路的每一个选择都要否定……

妈妈以为自己的辛劳付出,养出了一个乖女儿。

可实际上,那从来都不是真正的她。

在妈妈眼里,她什么都不行。

事实上,只要是她想要的,她一定可以做得到。

就像为了不上政法大学,算好分数线,故意少填一张答题卡一样。

每个人都有潜力,但能否激发出来,就在于那些摆在高处的东西是自己想要的,还是别人期待自己得到的。

妈妈的一而再、再而三地否定和安排,让她被压抑的自我无法再隐藏。

所以这一次,她坚决地告诉妈妈:

“我一定要当记者,我一定要去北京。我一定要去外面看看世界,我一定要去摔跟头。我一定要去吃苦。

我要看看我自己,到底能奔成什么样子。

这样的亲子关系,是以爱为出发点的付出与逃离。

是压抑悲伤却又互相伤害的。

妈妈努力的给明月安排和操心着自己认为最好的一切,明月却因为不是自己真实想要的,一再逃离。

妈妈为此操碎了心,明月因此憋闷了自己。

这份适得其反,濒临破灭的亲子关系,很大程度上源于妈妈的拎不清。

妈妈如果能够看清真实的明月,不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她。那依照明月的能力,她拥有一个更广阔,更美好的未来,必然不在话下。

明月的妈妈和很多父母一样,总以为自己是为孩子好,自己的人生经验可以为孩子规避很多风险。

但世界很大,每一个孩子的潜力也是不可估量的。

在为孩子规避风险的同时,也有可能限制了孩子人生的发展。

虽然这一次激烈的争吵让明月和妈妈的关系陷入了僵局。

这只是暂时的。

明月将最真实的自己展现在了妈妈面前,以后她们的相处会比现在更加平等。

父母是孩子人生的引路人,也是温暖的后盾。唯独不是决策者,这一点是所有父母都应该拎清的。

家人本应该是让人温暖的所在,不要因为拎不清,让家人成了互相伤害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