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2020届最小本科生,年仅15岁:让孩子学会努力与坚持

2020-09-07 20:45:22 作者: 北大2020

最近,各大高校纷纷开学,2020届学子步入大学校园。其中,北京大学的这届新生里,有一位年仅15岁的女孩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并登上热搜,而这个女孩毫无疑问就是家长们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屈诗颖,湖南女孩,05后北大新生,今年刚满15周岁。2020年高考以696的优异成绩被北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录取。相信大家看到这里都很惊叹,对于很多人来说,15岁的年龄只是刚参加完了中考,或者刚刚才上高一,而屈诗颖则已经完成了高考,甚至进入北大学习。这让人不禁猜测:一个年仅15岁的少女如此优异成绩的背后,是不是她有一双高级知识分子的父母?是不是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亦或是有着优渥的经济基础支撑?

对此,童博士也特意去了解了一下她的成长经历,下面就来为家长们一探究竟学霸是怎样炼成的。


01 网友眼中的“天才”曾经成绩也很差 原来真正的“天才”就是足够努力

其实,屈诗颖的成长经历颇有一种“寒门出贵女”的励志意味。她出生于湖南农村家庭,家里还有两个妹妹,家庭条件一般,并没有太好的学习资源。

据屈诗颖的妈妈介绍说,“孩子上学很早,小时候一二年级没读什么书,语文和数学加起来都不及格,但是老师还是对她很好,然后她二年级下学期就考了个70多分、80多分,老师就给了她一个进步奖,她就很开心,就说‘我以后每个学期都要得奖’。这件事对她起到的作用还是很大的,三年级的时候就考到全校第一了,后面成绩基本保持在年级前五左右。”

进入初中的时候,屈诗颖成绩起初也比较一般,但她身上却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凭借着自己不懈的努力,成绩慢慢有所提升。到了高中,屈诗颖的成绩越来越好,尤其是理科,曾获得全国中学生数学能力竞赛国家级三等奖、省级一等奖,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省级二等奖,全国中学生物理能力竞赛省级三等奖等。

屈诗颖的妈妈说,“她高一到高三几乎都没怎么休息的,每天都要学习十几个小时,疫情期间,我女儿目标比较明确,陈校长和老师们也是鼓励她考北大,她一个女孩子,语文和英语也比较好。她有个目标就每天5点多起床,晚上11点多睡觉,中午只睡十多分钟。高三第一学期开始就是复习了,有各种各样的考试,一般只有610-620分,高的时候有640-660分,疫情那段时间她比平时更加刻苦到屈诗颖的经历后,很多原本认为她是“天才”的网友纷纷感叹:原来所谓的“天,狠狠地冲刺了一下,后面几次考试都考得蛮好的。”

在了解到屈诗颖的经历后,很多原本认为她是“天才”的网友纷纷感叹:原来所谓的“天才”都有一些共同点,那就是足够努力,坚持不懈的努力。上天其实从来不会亏待努力的人,日拱一卒无有尽,功不唐捐终入海。


02 从小为孩子埋下努力的种子 才能收获破土而出的成长

努力就像是一颗种子,长久的被埋在土里,不见阳光,不闻风声,却总能于寂静处慢慢长大。最终积蓄力量破土而出,惊艳世人。

孩子的成长之路,就像一场马拉松,不求一下就冲刺到终点,但是要保持努力,保持前行,这就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在一开始就埋下努力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

大家知道乒乓球比赛的5个难度等级吗?分别是简单、普通、困难、地狱、中国队。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说法,得益于一代代中国乒乓球运动员的拼搏与付出。其中,被外媒誉为“初代大魔王”的邓亚萍是不容忽视的一位。

尽管她的个子不高,但是她所取得的成就是“前无古人”的。就像邓亚萍在《吐槽大会》里说的那样:我不但要上领奖台,还要上最高的领奖台,因为只有站到最高的地方,你们才能看得着我。

在她14年的运动生涯中,一共拿到过18个世界冠军,在世界乒乓球领域中连续八年保持着世界第一的地位,无人可以撼动。而这些荣誉,都是她用每天拼命训练13个小时、每周7天无休的努力换来的。退役后,邓亚萍也没有降低对自我的要求,而是继续到清华深造,去剑桥拿到了博士学位,又担任申奥大使帮北京申奥成功……

这样一位对自己十分严格的世界冠军妈妈,在儿子的教育过程中,也有着极高的要求。

有一次,邓亚萍教儿子林瀚铭打乒乓球,仅仅一个“侧身位,发长球”的发球动作,就足足练了两个半小时。期间儿子自然也想过放弃,但是不管如何哭闹,邓亚萍都没有心软,始终监督儿子练习。

虽然练习的时候很痛苦,但是在第二天的比赛中,林瀚铭凭借优秀的发球技术赢了对手。至此,他彻底明白了老妈那句“努力才成功”。


的确,一个人想进步是很难的,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汗水,或许才能进步一点点;但是退步却非常简单,什么都不做就可以了。

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从小让孩子明白: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只有吃过辛勤付出的“苦”,才能尝到收获的“甜”。成功只有一瞬,但要达成这一瞬,是长久的努力铺垫而成。所谓的运气,不过是多年奋斗所汇聚成的伏笔罢了。

千里虽远,长积跬步终可穷极。


03 孩子越努力 选择的机会就越多

最近博士我重新翻看了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其中一段龙应台与其儿子安德烈的对话——“我为什么要求你读书?”,随着年龄的增长,每读一遍,就越能感同身受: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时时面临着关乎学生学习不努力的问题。当这个社会物质上越富足,文化上越多元,选择的机会越多时,有时孩子的学习动力反而越发不足,“为什么要学习?为什么要努力?”诚然,抛出这样问题的学生往往家庭富足,衣食无忧,即使不怎么努力,好像也还过得不错,但很多时候,当我们说出这句话时,几乎已经要丧失选择更多生活的可能性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