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语:
提起敦煌莫高窟大家想到的都是那些让人叹为观止的壁画,把中华几千年的文化都绘于壁上,是多少消逝的文明最有力的见证,给了我们后世之人无尽的感叹,被当作佛教圣地的莫高窟,更是多少人虔诚的朝拜之地,象征着自古而来的宗教文明,在人一生的潜意识里蕴藏,无论经过多少年,这样的文化底蕴都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史,不论什么时代,我们,都是飞天的后人。
莫高窟的由来
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山,它的对面是三危山,《山海经》中曾经提到舜击败了三苗部落,将他们放逐到三危山去了,自那以后,在世人的眼中,它是华夏文明的早期屏障。后来在此建立了敦煌莫高窟,有这么一座三危山来做它的映壁,气势恢宏,规模庞大,仿佛天生就是如此,似乎一切都是大自然最精妙的安排。
公元366年,一个叫乐樽的和尚来到了敦煌,乐樽和尚一心向佛,手持一根锡杖,云游四海,一日傍晚时分,正巧来到此地,准备找个地方歇息,突然看见三危山周边金光环绕十分耀目,起初以为是晚霞,但晚霞的方向正好与三危山遥相呼应。乐樽和尚被一片金光环绕,手中的权杖也在这片金光中变得透明起来。对于这次的金光,彷佛是个未解之谜,但身处其境的乐樽和尚当时异常兴奋,他呆呆的站立了许久,突然将锡杖插在地上,庄重的跪倒在地,对着那片金光虔诚的祷告,日后一定会广为化缘,在此地修建佛像筑造窟穴,让这儿成为真正的圣地。相传在乐樽和尚发完这样的誓言以后,金光和晚霞都暗淡下去了,变成了苍茫的暮色。
不久以后,第一个洞窟就在此地诞生了,乐樽和尚四处宣扬自己所遇到的场景并且鼓动百姓一同来建造洞窟。就这样,此地的传言走向了五湖四湖,上至王孙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慕名而来,在此朝拜,久而久之,一个个洞窟相继建成,这里由广大百姓投资修建,承载了无数人的信仰和祷告。
乐樽和尚给这片土地赋予了佛门的价值,第一个洞窟由他修建而成,但由于规模浩大,终其一生也只是完成了一小部分,就这样一场接力赛就开始了,无数的僧人艺术家工匠相继投身到这份伟业中来,一代有一代的付出,终于完成了像今天的模样。
百姓的力量不可忽视,很多艺术家为它的建立出谋划策,古人的智慧有的时候相当的让人佩服,就这样,这个深处大漠边缘的一个陡坡,吸收了大多数人的才情,变成了一个个让人赞叹的洞窟,在此地发芽生根了,变得神秘而又富有灵性,这个文明的象征就这样在漫漫黄沙中屹立千年。如今我们走到这里,仍然要感叹先人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执行力。
飞天的文明
世界文明源远流长,各种奇观异迹数不胜数,但敦煌莫高窟绝对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历经千年的流传,我们至今仍然感叹着这个地方,敦煌的壁画依旧值得世人称赞。有人说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来的生命,我们之所以感叹它的伟大,是因为它历经千年的磨练,文化一点点传承而来给予一点点增加,像如今一样雄厚。
这满壁的花絮流淌着多少艺术家最精粹的灵感。起初入眼看到的,是青褐的色流,这应该是北魏。浓厚的色泽立体而又奔放,笔触刚劲有力如同剑戟一般奔放,我们回顾那个年代,也许经济条件不足,百姓生活清贫,但大多是勇猛之辈,他们驰骋沙场建功立业,在那些豪迈的线流里面,我们仿佛看到了北方战士骁勇健壮的身姿,笔锋一转,又来了北魏的南方田园,看那似乎是我们的五柳先生在独自饮酒,云雾缭绕的南山之下,花开遍野,一个文人一盏酒杯悠闲地看着远方的落日和飞鸟,尽享时光的安逸,四处都洋溢着一片祥和之景,突然之间在这片柔软之中出现了一丝刚劲,那是一个文人满腹壮志得不到重视而产生的一腔激愤,他不干但又不远,与世俗同流合污,为了五斗米而折腰不是他的骨气,只有藏起这满心的斗志来到田园,世人也许会嘲讽他,放弃着好好的官位不要却来做个农民,但只有他自己才懂什么才是值得他追求的,他的傲气不值得在那里折扣。
流淌过那刚柔并济的一幕,色泽突然变得柔和起来,这一定是到了隋文帝统一中国之后了。这时候一切都变得华丽起来,人们的生活变得富裕,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得到了发展,井井有条的生活使每个人都满腹激情。鲜花开始绽放,笑声开始明朗,这时候隋炀帝,继承了皇位,虽然他也许是个暴虐的君主,但百姓的生活依旧十分美好,十里扬州的美妙,奇花异服的绚丽,一切都变得精致起来。
突然,色泽从一片柔和之中如同一江春水,喷泣而出,大展宏图,这大概是到了唐朝了。这是一个歌舞升平的时代,所有的色彩都在这个时候绽放出来,唐朝刚开始,似乎每一位皇帝都是一个开明为百姓着想的好君主,百姓的生活渐渐富裕起来,社会地位逐渐升高,不再为生活奔波,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就富裕了起来。在这个时代里,每一朵鲜花都争先恐后的绽放着,就连飞禽鸟兽也在娱快的歌唱着。这里的雕塑似乎都变得鲜活起来,向我们传达着他们千年之前的欢快和幸福,闭上双眼,用心灵去感受着你的气息,被一片和平祥静的气息包围着,这才是唱唐朝,这才是一个太平的盛世,我们的民族因为拥有这么一个朝代,它能够驾驭世间所有的色泽,将一切的美好尽情的展现出来,每个人都是鲜活的个体,他们追求着一切的美好,将生命活到了绚烂之处。色彩变得细腻一点了,五代的风气铺面而来,一切没有太大的变化,仍旧保持着唐朝的那份美好,只是由那肆意的宣泄变得含蓄一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