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前的马奇诺防线,吴王夫差构筑强大要塞,终没保住千秋霸业

2020-07-24 12:11:58 作者: 两千年前的马

历史上”勾践卧薪尝胆以灭吴”的故事可谓是脍炙人口,越王勾践趁吴王夫差举全国之兵北上与晋国争盟之际,突然发兵攻吴,迅速占领吴国首都,俘获物资无数,其中包括具有重要军事意义的大型舟船,迫使吴王夫差求和,此战吴国国力受到极大损失,失去了此前对越国保持的军事优势,这也为吴国最后被越国所灭留下了伏笔。那么,吴国为何在没有彻底解决越国的前就冒然将全国精锐北上派往中原呢?很显然这吴国在战略上的极大失误,吴国的军事优势不足以同时在两条战线上进行战争。事实上,吴国采取的是一种“北攻南守”的军事战略,对越国实施战略防御,而对北方诸国实施战略进攻,争霸中原。因此,吴国在自己的国土上,依据地形构筑了两道强大的要塞体系,以应付的越国可能的偷袭,今天我们主要来详细了解下吴国的要塞防御体系,分析下这些强大的要塞防御体系为何没能阻止住越国的进攻。

吴国的要塞防御体系

吴国地处长江流域附近的太湖平原地区,缺乏高山峻岭作为天然的屏障,可谓是“君无守御,民无所依”,这从军事角度来看是非常不利于遂行防御的。吴国选择都城周围、太湖沿岸和长江下游的南岸以及边境地区的山地丘陵实施筑城设防,确立了以都城为中心,正面以太湖为屏障,背后以长江为依托的环形要塞防御体系。整个要塞防御体系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沿吴国边境线构筑的环形要塞防线,防线的南部是以宜兴、长兴、安吉、吴兴、青浦等弧形设防地带为重点,以防御越军正面的直接入侵。防线的北部是以江阴、常熟、昆山、嘉定等弧形设防地带为重点,防止越国由海路从长江口南岸实施登陆,进行背后的偷袭。

第二道要塞防御体系是以都城为中心,连接无锡构成纵深的防御体系,前有太湖这一天然屏障为掩护,后有天堑长江口为依托,构成了严密的环形防御体系。第一道防御体系可以视作是吴国的警戒防线,由边境卫戍部队(一般处于数量劣势)依托防御工事迟滞越军的进攻,为后方主力的集结赢得时间,然后和越军进行野战。当吴军主力在外无法迅速回援时,那么吴军就必须彻底放弃第一道防线,转而在第二道防御体系进行顽强的防御。依托太湖这一有利地形和吴军强大的水师力量,吴军可以实施迅速的机动,实施积极主动的防御,而不是被动的防御。

吴国主要的工程防御设施

从战略上了解了吴军要塞体系的大体部署后,我们再来看下吴军的要塞体系都是由哪些防御工程设施构成的。吴国要塞体系主要由两种防御工程设施构成,即“石室土墩”和“石砌城墙”。所谓的“石室土墩”是指一种由较大的块石垒砌而成的作战工事,为了增强工事的隐蔽性和防水效果,在石室顶部覆盖土壤,从外观上看就像一个小型的椭圆形山丘,这种工事的主要作用就是屯兵之用,因为在地势险要的要冲地区虽然非常有利于实施防御作战,但是这种恶劣的地形非常不适合军队做长期的驻守,而“石室土墩”这种大型屯兵工事就满足了吴军对山地作战的需求。

“石室土墩”多构筑在山脊线之上,以便可以居高临下,占据优势。另外,在特别重要的地段上,为了增加防御的兵力和纵深,在山坡和山脚处也会构筑“石室土墩”。通常“石室土墩”的间隔是300-400米,防御价值较大的地区,间隔只有4-5米,几乎是彼此相接。从战术上来看,“石室土墩”将是实施机动作战和奇袭的理想工具,敌军难以探明防守者的真正实力和具体部署,极易造成侧翼的暴露,甚至是后路被切断,从而导致军心动摇,形成溃败之势。总的来说,吴国的“石室土墩”不仅能屯兵、作战,而且还能保障士兵的生活,真正具备了能打、能藏、能生活的多种功能,极大的提升了吴军边境地区的防御能力。

除了“石室土墩”,还有一种防御工事那就是石墙。如果说“石室土墩”主要的作用是用于屯兵和藏兵,而石墙就是真正用于作战之中。石墙的底部宽度为1-2米,高度4-5米,沿山脊构筑,一般长度300-400米,最长可达2000米。在作战中,士卒可以依托石墙为障碍有效的阻止敌人的进攻,抵消其数量优势。相比于后来的长城,石墙的作用显然稍显落后,但是造价低廉,符合吴军机动防御的作战方针,石墙仅仅是阻止敌军的大规模进攻,为吴军主力的集结和机动争取时间。

吴国要塞防御体系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防御越国的进攻,尽管吴国曾重创越国,但是由于吴王夫差的优柔寡断,没有趁势一举吞并越国,从而使吴国的战略形势极为恶劣。吴国一面要实施自己的称霸计划,问主中原,争霸天下,这不可避免的要进行远征,动用全军精锐;而另一面,由于越国紧邻吴国,吴国都城也距离越国较近,因此不得不在军队主力远征之时防备越军可能的偷袭,要塞防御体系的建立本质上就是为了达成吴国“北攻南守”的国家战略。但是事实是吴国在举全国之兵争霸中原之际,越国成功的突破了吴国的防御体系,攻破了吴国都城,彻底摧毁了吴国的战争潜力,尤其是摧毁吴国强大的水师力量。失败的原因在于,吴国的要塞防御体系仅仅是一种迟滞性的防御,“石室土墩”和“石墙”都需要强大的军队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实现吴军所追求的那种机动防御(或者叫积极防御)。吴国留守本国的军队实在是太少了,而且没有做好战争准备,而这一切都因为吴国低估了越国的真正实力,而追本溯源就是吴王夫差缺乏战略眼光,没有在最有利的时刻彻底消除越国的威胁,最终导致了吴国的灭亡!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