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汉承秦制,但汉朝继承的秦制主要是中央制度,例如三公九卿,而在地方制度上,汉朝恢复了被秦废除的分封制,采用郡县和封国并行的制度,称为郡国并行制。可历史书上说,废分封设郡县是历史进步,刘邦为什么搞历史倒退呢?
一来是因为西汉建立过程中,高祖刘邦为了击败项羽,以封王为利益交换拉拢一批诸侯联合对抗项羽,这些人就成了后来的汉初七大异姓王;二来是因为,刘邦认为秦朝二世而亡,很大的原因就是没有分封宗室,以至于天下皆反的时候,没有宗室可以拱卫江山社稷。因此,刘邦在建立西汉后,一方面剪除不可靠的异姓王,另一方面分封宗室同姓王,形成了九个刘姓诸侯国。
同姓九王
可我们知道,前有平王东迁王权旁落,后有靖难之役叔侄相争,只要分封诸侯,就没有不坏事的,这就是汉初的第一个矛盾:中央集权和藩宗自治的矛盾
异姓王铲除之后,刘邦和跟着自己打江山的功勋元老定下白马之盟,约定:“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你马没了...
这个白马之盟非常有意思。这条著名的盟约,既没有写进汉朝的官方法典,也没有以诏书的形势昭告天下,这么重大的历史事件居然没有正式的历史记载,反而是王陵、周亚夫等功勋集团成天拿着白马之盟说事。
再来看白马之盟的内容,“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这句很好理解,大汉王朝是老刘家的,不是刘家的不能称王,这无可厚非。后半句“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就有趣了,这可不是告诫后人要赏罚分明,而是刘邦给丰沛老伙计们承诺的金饭碗。
丰沛老伙计帮我刘家守江山,我刘家保证老伙计们子孙万代吃香的喝辣的,更直白点就是,刘家掌皇权,功勋集团掌相权,大家一起分享胜利果实,再次证明刘邦不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
我们可以从西汉初期的丞相人选来印证,从第一位丞相萧何往后分别是平阳侯曹参、舞阳侯樊哙、梁王吕产、武侯王陵、曲逆侯陈平、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这些人基本都是西汉建立过程中的大功臣。这构成了汉朝初年,中央朝廷的权力运作基础。
你刘邦和丰沛的老伙计称兄道弟,可老刘家的后人认不认呢?这又就是汉初的第二个矛盾: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汉初的这几任丞相中有一个另类,那就是吕王吕产,不仅做了丞相,最关键的是吕产的爵号是梁王!吕产为什么能做到“非刘氏而王者”,这就是接下来要说的吕后乱政了。
吕后乱政,代王刘恒承嗣皇位
吕后(吕雉),刘邦的发妻,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后,也是第一位垂帘听政的皇后。每次看到吕后,我总会想起《权游》中的王后瑟曦。吕后和色后一样,都是开国君主明媒正娶的结发妻子,却都遭到了夫君的背叛,在亲生儿子惨死后投身于权力斗争的漩涡,一度走上巅峰最终又遭万人唾弃,被后来者打倒在地。
瑟曦·兰尼斯特
彭城之战,是刘邦一生的耻辱。刘邦带着56万大军偷袭彭城,结果被项羽3万楚军打的大败,为了保住性命,刘邦丢下自己的父亲和老婆独自逃跑,甚至为了减轻马车的重量,将亲生儿子和亲生女儿几次踢下车。
被刘邦抛弃的吕雉,做了三年的阶下囚,不管吕雉曾经多么爱慕刘邦,从刘邦丢下她独自逃跑的那一刻起,她的心里再也没有了刘邦的位置,也正是从那一刻开始,吕雉蜕变为吕后。她知道,男人是靠不住的,要想在这乱世中搏得一处栖身之所,只能靠自己。
刘邦也知道,他和吕后的感情已经无法挽回,昔日的贫贱夫妻最终变成政治斗争上的权力伙伴,而他们的合作基础就是嫡长子刘盈,未来的汉惠帝。
只要刘盈能成功即位并坐稳皇位,那么吕后和她背后的外戚势力就能保住自己的权势。因此,吕后一定要处死韩信和彭越,既是为了西汉政权的稳定,也是为刘盈将来登基扫清障碍。可令人遗憾的是,刘邦对自己的这个儿子并不喜欢。
吕后做阶下囚的那段时间,刘邦和年轻貌美的戚夫人好上了,还生了个儿子叫刘如意。刘邦觉得刘如意很像自己,渐渐有了将皇位传给刘如意的想法。
想来刘盈也是可怜,小的时候家里穷,吕雉只好把他带在身边干农活,那混账刘老三就知道和狐朋狗友喝酒;等刘邦称王后,又遇上兵祸,被亲生父亲一脚踢下马车,要不是夏侯婴叔叔,怕是都死了好几回了;等到天下大定后,自己身为嫡长子,父亲却不喜欢自己。这般悲惨的命运或许就是刘盈生性仁弱的原因。
好在吕家的势力足够强,还有张良、周昌等功勋集团的支持,废刘盈改立刘如意的事情一直没有成功。就这样,刘盈在刘邦死后,有惊无险地登上了皇位,即汉惠帝。
不过,汉惠帝的命实在是不好,只做了七年的皇帝就英年早逝,和色后一样,儿子的突然离世成了压倒她们的最后一根稻草。为了保住吕家的权势,吕后开始了自己的作死之路。
汉惠帝登基后,为了加强对惠帝的控制,吕后强行安排鲁元公主的女儿张氏为做惠帝的皇后。张皇后可是惠帝的亲外甥女啊,这样的乱伦关系让身为舅舅的惠帝一直无法接受,以至于惠帝死后,张皇后还是处子之身。惠帝没有嫡子,吕后便将庶子刘恭的生母处死,对外谎称刘恭是张皇后的儿子,来了一招狸猫换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