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麾下,杀狗的樊哙、吹丧的周勃等人,为何都能成为军事大才

2020-07-24 18:51:53 作者: 刘邦的麾下,

在经济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集聚效应,指的是,当一个产业在一个地方产生效果之后,就会有一个向心力,吸引更多的与该产业相关的公司和经济活动向该地区集中。

这就是为什么头条和小米花重金也要把总部建到深圳南山区去,而江浙沪的小商品集散地能够成为阿里巴巴崛起的基地。

事实上,头条还是原来的头条,小米还是原来的小米,那栋总部并不能给小米和头条带来直接的利润,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却变得不一样了;

同样,小商贩们还是原来的小商贩,淘宝并不能改变江浙沪小商品的品质和质量,但小商户们却因为淘宝的存在而变大不一样。

类比到刘邦申生也是一样。当刘邦把事业做大,就会产生一个人才集聚效应,吸引更多的人来到刘邦身边,比如张良、韩信。

刘邦的事业因为他们的到来而更加壮大,而樊哙、卢绾、周勃等人也得以封为将军,好像一个个都成为了军事大才。

虽然事实上,汉王刘邦和当年的流氓刘邦还是同一个人,将军樊哙和那个杀狗的屠户是同一个人,周勃也还是那个吹过丧的周勃,夏侯婴依旧是那个赶过车的夏侯婴。

虽然他们可能在实践的历练中学到了很多经验,但他们本质上并没有改变,却因为刘邦集团的事业的变大而变得不一样了。

历史上,很多君王的身边都有这个人才聚集效应,比如刘邦、曹操、朱元璋,他们的小伙伴也大多出身贫寒,但却能成为帝国的支柱。

而他们的对手,项羽、袁绍、陈友谅等人的身边,就没有军事大才吗?就比他们逊色吗?

就单人素质来说未必,甚至说,项羽阵营下的龙且范增、袁绍阵营下的沮授田丰等人、陈友谅身边的张定边等人,比刘邦、曹操、朱元璋手下的大部分的将领都还要优秀。

但因为刘邦、曹操、朱元璋的成功,杀狗的樊哙、赶车的夏侯婴、吹丧的周勃却成为了军事大才,而这些人却成为了失败者。

所以,他们之所以是军事大才,并不是因为他们本身变得牛逼了,第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团队形成了向心力,他们成功了。

当然,这并不能够解释全部的事实,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是樊哙、周勃、卢绾、夏侯婴,而不是张三李四王五?

换句话说,刘邦从沛县带出来大约5000人的子弟兵,为什么偏偏是杀狗的樊哙、赶车的夏侯婴、吹丧的周勃,还有赌鬼卢绾成为了军事大才?

是因为刘邦跟他们关系好,而他们本身于其他人没多大区别吗?还是因为刘邦慧眼识才,早早的就把他们从哪些子弟兵中挑出来作为领导者呢?

其实,都不是。

我们后来看到的那些刘邦和他们关系好的故事,那都是结果导向,是因为他们最终脱颖而出,所以他们和刘邦的故事得以流传。

或许还有张三李四王五其实和刘邦关系也很好也是沛县子弟兵,但因为在攻打沛县那场战役就死了,所以连名字都没曾留下。

孔子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韩愈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然而,忠信是谁?千里马是谁?他们也不知道。

说到底,这是个概率问题。

十户人家,总能挑出那么一两个比其他人优秀的;一群庸马之中,总能挑出那么一两匹比其它马跑得快的。

而杀狗的樊哙、吹丧的周勃、赶车的夏侯婴、还有卢绾,就是那个比其他人要优秀一点的忠信、比其他马儿跑的快一点的千里马。

而刘邦集团中,六国贵族张良、沛县官吏萧何曹参、项羽降将韩信陈平,这都是人才聚集效应吸引而来的人才,但刘邦的基础是沛县子弟兵。

这些人才要用,子弟兵也要提拔,前者保证刘邦集团事业能够越做越大,后者保证刘邦永远是这个集团的领导者。

而樊哙、周勃、卢绾等人,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在沛县子弟兵的牺牲中,证明了他们比其他子弟兵要优秀一点,于是刘邦就将他们提拔起来,稳固自己的基础。

所以,他们的脱颖而出,并不是说刘邦的狐朋狗友都是军事大才,而是4/5000的概率选出来的佼佼者。

而在刘邦集团决策层的高明指挥下,他们的执行力得到更加高效的体现,也就成了所谓的“军事大才”。

当然,他们的确有一定的独特点,有一定的能力,但如果没有刘邦集团的决策,或许他们什么也不是。

这一点,在朱元璋的创业集团中,体现的更加明显。朱元璋带出来的淮西二十四将中,只有徐达一人位居开国六国公之列。

所以,他们脱颖而出的第二个原因是,他们是被概率选中的、比其它沛县子弟兵要优异的选手。所谓矮子里面找出的高子。

文/子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