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西晋的开国功臣,也是导致西晋走向灭亡的罪魁祸首之一

2020-07-18 10:01:53 作者: 他是西晋的开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呐:“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看这话套用一下也可以用,忠诚的臣子都是相似的,不忠的臣子各有各的不忠啊。忠诚的臣子很简单,无非为国为君尽力竟命而矣。当然其间也有些微不同,有的通于时务达于人情,很可以为国家做出一番大事业,或者攘除奸凶、或者兴革制度,有的那就没太大本事,或者没机会展露自己的本事,一不小心卷到漩涡里去,为国一死全其忠名也算是可敬了。忠不忠诚和能不能干未必完全挂钩。

至于奸臣嘛,那就牛鬼蛇神各路神仙鬼怪都出来了,有的阿谀谄媚只知道逢迎皇帝逢迎上官,以此鼠窃狗偷得掌权柄,有的就走大奸似忠的路线了,犯言直谏、尽力维持、调鼐阴阳未必都不会去做,但一到关键时刻,那奸臣的底子还是漏了出来,说到底国家和君主的利益还是高于自己的这顶乌纱帽的。

西晋有个著名的奸臣集团,就是围绕贾充、贾后、贾谧等人形成的圈子,当然最开始还是贾充为核心,彼时贾后还没当皇后呢,贾谧更没影儿。贾充是司马氏的几代谋臣,高贵乡公攻打丞相府喊着要杀司马昭的时候,丞相府的将领无人敢动,只有贾充一声大喝,说:“你们这些人都是丞相的手下,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如今正是用得着你们的时候,还不与丞相出死力。”听到司马昭宠臣这么说,部下将领才有胆大的出来一刀就把曹髦斩于马下。这件事是贾充对司马家的大功劳,但从此人胆敢弑君也可看出绝非良善忠臣。自然,对司马氏来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贾充大概属于自己的铁杆忠臣,因此从司马昭到武帝司马炎,贾充都备受宠幸。

当时在武帝身边侍从的大臣还有荀勖、冯紞,二人都与贾充交好,冯紞的地位稍低一些,荀勖和贾充的地位相仿,都备受武帝的优宠。就比如说吧,荀勖和冯紞都有奸臣贪权奸猾、不顾国事而只顾着自己蝇头私利的一面,但荀勖也曾对朝政颇多损益之功。

高贵乡公事变之时,司马昭的掾属孙佑守着阊阖门,这人大概心在曹魏,正好司马昭的弟弟安阳侯听说皇帝发难就想增援,孙佑守着门就骗安阳侯说:“没人从我这进,君侯要进就从东掖门进吧。”等到安阳侯绕了一大圈从东掖门进,事儿都已经摆平了,司马昭奇怪怎么来的这么迟,安阳侯就说了实情。司马昭明白了,立时就要下令杀了族灭了孙佑,荀勖这时候大方得体地就出来谏诤:“孙佑不让安阳侯进门,确实是对您不忠需要惩处。然而事有顺逆之分,用刑不可以喜怒决定轻重。如今杀了皇帝曹髦的将军都只是自己身死,孙佑却被灭族,恐怕义士们听了会寒心的。”荀勖这里谏诤的还是深明理义的。

又说当时司马昭平蜀,因为姜维等蜀国将领屡次在边境骚扰,搞得魏国苦不堪言,司马昭心里发狠,就想了个馊主意,要重金聘请来往过路的刺客去蜀国刺杀姜维等人。荀勖又谏诤道:“明公以至公大道宰辅天下,应当以正义的行动和旗号去平定叛逆。如今派遣刺客去擒贼,不是所谓刑于四海、以德服远的道理。”司马昭都大加称善,觉得荀勖真是方正。

直到武帝朝,荀勖也颇多善政和得力之处,精通音律的他为晋朝制定了完备的乐制,而且常年侍从武帝,掌机要文书制诰,颇为时所称誉。本来拿的是国家重臣的剧本,然而对权力的贪欲还是导致了荀勖做出些奸臣做的恶事。

先说小恶吧,结党营私、排除异己这本来不算小恶,但比之后面做的大错事还是算小头。因为荀勖常年典理中书,后来尚书张华慢慢深惬帝心立了大功,代替了荀勖的中书之职,荀勖就不免生了些嫉贤妒能之意,找出由头寻找机会要把张华给撸掉。果然让他逮到机会,张华因立嗣的事和武帝的想法不同,荀勖趁机便进言出其外镇了。不过这争斗还是在朝堂之上,明面上的事儿。

冯紞也跟张华过不去,不过他的手段就更卑劣一点,悄悄地武帝面前使眼药下绊子,故作惊人之语,一番委曲长谈实则是在武帝面前说张华的坏话,不过说的很委婉,连名姓都没直接提,就是说让皇帝一定要小心那些在方镇做官掌握一方权柄的人。这么着,终武帝之世,张华都没一跃封为公。

荀勖的许多善政却比不上他为的一件大恶。当时贾充要被皇帝出到关右外镇做官了。荀勖就和冯紞商量:“贾公远放,我等迟早失势。太子婚姻未定,如果让贾充女儿配位太子妃,将来这天下岂不还是你我的?”就这么的,通过荀勖、冯紞等人的力保推荐,贾南风最终上位,西晋乱国的恶果从此种下了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