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清廷议和专使的密码电报均可拍发,公私函牍概不检查
然而日方口口声声说不检查,却背地里破译了清政府的电报密码,以至于李鸿章和国内的往来电文,日方一览无余,李鸿章在随后的谈判过程中处处被动。
《马关条约》签署模拟图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的较量
伊藤博文在会场上咄咄逼人,双方刚一落座,他就当众宣布了日方的四条停战条件:
1、日本占领大沽、天津、山海关,上述三个地方的中国军队须放下一切武器、军需交由日军;
2、天津、山海关之间的铁路交由日军支配;
3、停战期间中国负担日本的一切军事费用;
李鸿章听后大惊失色,连呼两遍“太苛刻了”。他不敢答应日方的条件,说要回去请示国内的意见。当晚,李鸿章向总理衙门电告了日方的条件,总理衙门的官员在听到李鸿章的报告后也是乱作一团,最后照会各国公使,经反复商讨才做出决定,要李鸿章“暂置勿论,向日索和议之条款”。
硬着头皮,李鸿章又和日方开启了艰难的谈判,接下来双方又在割让台湾的问题上争论不休,和谈陷入僵局。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
3月24日,李鸿章与日方进行了三次谈判,拖着疲惫的身子返回驿馆休息。李鸿章坐的是一顶小轿,当至驿馆目的地还有60米时,忽然从人群里冲出一人,这个人对着李鸿章的轿子就是两枪,李鸿章面颊中弹,血流不止。身边的人忙着抢救,李鸿章却嘱咐随员把血衣保存下来,不要浣洗,面对斑斑血迹,李鸿章不禁长叹:“此血可以报国矣!”
刺客到底是不是伊藤博文派出的,史界一直争论不休,但民间有一种说法:李鸿章在日被刺,让清廷少赔了1亿两白银。这种说法在我看来着实有些荒诞,但李鸿章遇刺事件确实在国际上引发了各国的强烈谴责,各国也恐日本胃口太大导致自身在华利益受损,便开始对日方施压,而这一施压也无疑加快了和谈的进度。
4月15日,中日双方在春帆楼举行第六次和谈,也就是最后一次和谈。就是在最后一次和谈会议上,李鸿章还铭记光绪皇帝的嘱托“争夺一分有一分之益”,和日方讨价还价,争取少赔一点款,但伊藤博文根本不予理会,他断然拒绝了李鸿章的近乎哀求。
李鸿章
伊藤博文在割让台湾问题上也咄咄逼人,他逼迫李鸿章在一个月办妥交接台湾的事宜,李鸿章气愤地说:“贵国何必着急呢?台湾已是你们口中之物。”但伊藤博文却笑着说:“还没有吞下去,现在饿得很。”
4月17日,中日双方在春帆楼签订了《马关条约》。在“欢送”宴会上,伊藤博文得意洋洋地拿着酒杯找李鸿章庆祝,李鸿章却在礼节性地碰杯后木然良久,对着伊藤博文的背影,他自言自语道:“我解脱了!”
4月18日,李鸿章等人从马关回国。李鸿章也知道签下条约后会遗臭万年,在回国时他愤然对侍从说:“老夫此生永不踏上日本国土!”
回国后,李鸿章在国内骂声一片,人也衰老了不少,六年后凄然吐血而亡。
再来说李鸿章的老对手伊藤博文,作为侵略中国的始作俑者,伊藤博文于1909年10月26日被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刺杀于哈尔滨火车站,正应了那句古话:多行不义必自毙。日本人当年想刺杀李鸿章,结果却在14年后报应到了自己的首相身上。
朝鲜志士安重根《马关条约》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在写《马关条约》对我们产生什么影响之前,让我们先来分析分析甲午战争我们为什么会失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清政府腐败无能;
2、慈禧挪用经费大办生日宴;
3、武器装备落后;
4、过度依赖外交;
5、清军素质低下;
诚然以上这些都能成为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腐朽到骨子里的满清王朝想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给王朝续命是行不通的。单纯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不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这种不彻底的改革注定失败。
李鸿章和俾斯麦
《马关条约》是一条比《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以往中国和列强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都要屈辱的条约,条约的内容主要有三条:
1、中国承认朝鲜是独立自主的国家;
2、赔偿日军两亿两白银;
3、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从中国身上掠夺了巨额的战争赔款,这也为日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奠定了基础。甲午战争的失败让当时不少国人彻底清醒过来,我们原来还可以把近代以来的失败归咎到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上面,但现在即使一个小小的岛国日本,我们也打不过。日本几乎和我们同时进行了变法图强,但为什么他们能成功,我们不能成功?不少有识之士对腐朽的清政府彻底梦碎,开始走上武装革命,推翻满清帝制的道路。1911年,武昌城中的炮火吹响了革命的号角,清朝帝制也迎来了它的末日。念楼下涛浪,年年只为谁听
宋代词人姜夔路过扬州,感叹扬州衰败的景象,作《扬州慢·淮左名都》一首,词曰: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